全球资本疯狂加注自动驾驶赛道,相关企业的价值正在被重估。
摩根大通7月初发布研报,给予百度796亿美元整体估值。这份报告发布之际,正值海外研究机构TD Cowen预测Waymo估值明年将达750亿美元。

当全球资本不断推高Waymo的身价,拥有更大运营规模、更低成本结构的百度Robotaxi业务-萝卜快跑估值也在一路狂飙,估值也冲向400亿美元。
然而如果重新梳理“快跑”的百度,我们会发现,这个AI时代的巨头,还是被低估了。
价值错配,Robotaxi引发估值重构浪潮近来,蛰伏许久的Robotaxi迎来全线爆发,一方面,特斯拉Robotaxi在6月底悄然上路,另一方面,Waymo选择与Uber联手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官宣要在明年将亚利桑那工厂的Robotaxi产能翻倍。海外厂商的一系列大动作都让人高呼,属于自动驾驶的“ChatGPT时刻”正在到来,浪潮之下,作为全球自动驾驶双雄之一,萝卜快跑估值应达400亿美元左右。无疑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再次领跑全球的可能。

现实却是百度整体市值仍徘徊在低位。多数机构在对百度估值时,仍然用着传统的DCF估值法,忽略了百度云计算、无人驾驶等业务的价值;有测算显示,如采用多类业务加总的SOTP估值法,纳入云和萝卜快跑的价值之后,百度市值应增加500亿至1000亿美元。
对此,高盛也在研报中表示,百度2025年预期市盈率仅8.5倍,显著低于中国互联网行业12倍的平均水平。
这种估值倒挂,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百度自动驾驶业务价值的认知滞后。交银国际分析师在6月报告中坦言:“市场对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亏损状态给予负面估值,未能预见其即将到来的拐点”。
多维领先,百度构筑自动驾驶护城河400亿美元的背后并非概念炒作,而是实打实的落地成果,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先后出海至迪拜、阿布扎比等地,在全球累计服务次数超1100万。
这种规模化运营能力正是百度最坚固的护城河。截至2025年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15座城市部署超1000辆自动驾驶车辆。第一季度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

高覆盖率的背后仍保持着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百度第六代无人车成本降至21万元以内,仅为Waymo运营成本的1/7,也低于特斯拉有望在明年上线的CyberCab的3万美元。这一优势在快速扩张的市场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安全表现同样亮眼。百度L4级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通过汽车行业最高安全等级ASIL D认证,其无人车安全水平 “可接近国产大飞机C919”,实际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成本、规模、安全、百度打破了现阶段自动驾驶的不可能三角,构筑了更为稳定的护城河,也顺势完成了对Waymo在业务体量上的超越,而伴随着多地对Robotaxi规定的放开,其估值也有望进一步迫近Waymo。
资本觉醒,投资巨头重仓押注敏锐的机构投资者已察觉这一价值洼地。被誉为 “女版巴菲特”的木头姐Cathie Wood公开表示,Waymo、百度和特斯拉将成为10年内能规模落地的三家Robotaxi企业。
她的观点绝非空谈。今年以来,木头姐连续七次加仓百度,旗下ARKQ与ARKW基金持仓金额在三个月内翻倍。她在《Big Ideas 2025》年度报告中强调,10年前预期的自动驾驶公司只有三家真正实现落地运营:Waymo、特斯拉和百度。
桥水基金的加仓力度更为惊人。这家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在2025年第一季度将百度持股量从20万股猛增至近210万股,增幅达十倍。如此大手笔增持,显示其对百度前景的强烈看好。
资本市场对百度态度的转变源于一个关键认知:美国银行发布报告称,自动驾驶汽车迎来“ChatGPT时刻”,将带来万亿美元市场。该报告明确将百度列为20多家受益企业之首,重新锚定百度在自动驾驶赛道中的核心地位。
业务蜕变,百度重构增长引擎百度市值的重估不仅依赖自动驾驶突破,更源于其整体业务结构的战略转型。广告之外,其云业务也在构筑新增长曲线,在AI大模型相关需求的持续增长下,本身以AI起家的百度本就蕴藏着巨大的爆发力。
同样值得关注的,百度财务基本面依然健康。截至2024年三季度,百度净现金超过800亿人民币,另有1330亿长期投资,每年仍能产生200亿自由现金流。充裕的现金储备为自动驾驶业务扩张提供充足弹药。当现金流与整体业务规模成正向循环,百度的实际表现远比市值DE1数字立体清晰的多。

当百度的搜索框因AI而变大,开始海纳百川;当萝卜快跑因AI而落地更多地区,满足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憧憬。用户、业界已经为顺势而来的百度做出了重新的选择。在经历一场静默的价值重估后,资本终将认识到:那个在AI赛道耕耘十余年的百度,正站在重返巅峰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