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洲议会保住冯德莱恩,不到24小时,要求制裁5国,中国反击漂亮

冯德莱恩刚保住了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位子,欧洲议会就急吼吼地甩出一纸制裁提案,点名五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前脚刚为她投下支持

冯德莱恩刚保住了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位子,欧洲议会就急吼吼地甩出一纸制裁提案,点名五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

前脚刚为她投下支持票,后脚就拿中欧关系开刀,这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欧盟这波动作,看上去像是在打国际牌,实际上却更像是在完成一场内部妥协后的政治表演。

而中国这边,回应干脆利落,精准出手,把欧盟最依赖的资源领域给卡了脖子。

欧盟这出政治操作,背后藏着怎样的利益交换?欧盟到底是在维护自家利益,还是在替人表态?

冯德莱恩连任靠的是谁,后果也就跟着来了这次欧洲议会的投票,说白了,是冯德莱恩的保位战。她面临的不信任动议可不是空穴来风,议会里不少势力对她的领导方式早就颇有微词,尤其是在对华政策和欧盟内部治理上。

有人觉得她对中国太软,也有人认为她在疫情后恢复计划上偏袒特定国家,总之,火药味不小。

但最终她还是稳住了,这背后的关键,是欧洲议会里一部分亲美的党团——像保守派、自由派这些力量站在她这边,帮她挡住了不信任投票。

换句话说,她的连任,靠的是这些对外政策倾向美国的议员们的支持。

问题也就来了,既然是靠人家保住了位子,那总得还点人情。于是,短短一天之内,议会就递上了制裁五国的提案,其中中国赫然在列。

这一操作不说明牌,但意图很明显:冯德莱恩要证明自己立场坚定,特别是在对中国和俄罗斯的问题上,得向美国那边释放点信号。

这个节奏下得很快,但也很套路。这次的交换条件,是用中欧关系来做牺牲品。

欧盟内部的亲美派想要更强硬的对外姿态,冯德莱恩为了稳住权力,不得不配合。这就是为什么刚刚在议会过了关,马上就跟上了对中俄的新一轮亮剑。

欧盟制裁提案真的是自主选择吗?回过头来看这份提案,重点就是对五个国家进行经济层面的打压。说穿了,就是要在已有的对俄制裁基础上,把其他几个被怀疑支持俄罗斯的国家也一并拉进来,搞所谓的连带责任。

中国被列在其中,原因是被指控一些企业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

但这个逻辑其实很难站得住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欧盟本身没有拿出明确的证据来说明这些企业到底怎么援助了俄罗斯。而且,经济交往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并没有违反国际法。

这么一来,制裁就变成了一种政治表态,而不是基于事实的执法行为。

更关键的是,这份提案的提出背景,也很有讲头。在冯德莱恩连任后,欧盟明显加快了对外政策的统一性操作,尤其是在跟美国对齐这件事上。

比如,欧盟这段时间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就发生了微妙变化,开始在一些公开场合不再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还有就是对中国钢铁的限制措施,欧盟以产能过剩为由,准备在明年对部分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这种做法,其实和美国的套路如出一辙,都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借口环保或者公平竞争,实则是在搞保护主义。

所以说,欧盟这次的制裁提案,说是战略自主,其实更多是配合美国的整个对华战略布局。

欧盟内部虽然有声音呼吁不要被美方牵着走,但在实际操作上,尤其是政治层面,亲美派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份对五国的制裁提案会来得这么突然、这么激进。

中国的回应很有分量面对欧盟这份措辞强硬的提案,中国这边直接拿出了实招。

10月9日,商务部门宣布将一批关键的技术和资源出口进行限制,范围涵盖稀土、锂电池材料以及部分高端工业原料。

这是一次精准的政策调整,欧盟这些年在新能源、军工、电子等高科技产业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提供的原材料,特别是稀土。

这种应对方式,既不激化矛盾,也不软弱。通过调整资源出口方向,让对方清楚地感受到后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可以选择对抗,但也要承担代价。

而且,中国方面的表态也很明确,一直强调不希望把正常的经贸关系政治化,也不想看到合作关系被人为破坏。这种姿态既稳重,又有分寸。既表明了底线,也没有关上谈判的大门。

从应对节奏上看,中国这次的反应是有备而来。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研究关键资源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一旦欧盟把脱钩写进政策,那中国自然也不会无限制地向对方开放市场。这不是报复,而是对等原则的体现。

欧盟是想独立,还是被独立?欧盟这些年来一直在喊战略自主,但现实却是越喊越远。无论是安全问题、外交政策还是经济方向,越来越多的决策都在向美国靠拢。看上去是集体行动,实际上是失去了判断能力。

这次对冯德莱恩的支持,背后是政治交易。这次制裁五国的提案,背后是美方施压。而对中国的敌意,更多是为了迎合一个反中联盟的氛围。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自主更像是一种姿态,而不是实质。

而且,欧盟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像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其实对中欧关系还是有期待的,尤其是在经济合作方面。

但在议会和欧委会这两个层面上,亲美派的声音更大,也更激进。这就导致欧盟对外的态度经常前后不一,一边喊合作,一边挥拳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己被拖着走。

从长远看,如果欧盟真的选择继续在中美之间站队,而不是寻找自己的平衡点,那么它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弱。中国不是要对抗,但也不会无底线地容忍挑衅。

代价早已摆在眼前冯德莱恩的连任,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结果,不是她个人魅力的胜利。欧盟议会的制裁提案,是一次策略性的表忠,不是基于事实的判断。而中国的回应,也不是愤怒,而是理性地划出边界。

这场你保我,我就制他的政治交易,短期看似达到了各方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欧盟正在逐步丧失自己作为独立一极的能力。

制裁过后,不是中国更难受,而是欧盟的产业链更紧张。资源短缺、技术断供、合作停滞,这些影响不会马上爆发,但后劲十足。

中欧关系本来可以是互补共赢的典范,但如今却被政治操弄成了对抗舞台。

如果欧盟还想找回真正的战略自主,那就必须先停止充当别人的马前卒,否则,损人又不利己,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参考信息:

欧洲议会否决两项对欧盟委员会的不信任动议——新华社2025-10-09 21:43

欧洲议会呼吁强化对俄制裁,同时对白俄罗斯、伊朗、朝鲜和中国企业实施制裁——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10-09 20:17

评论列表

子墨
子墨
2025-10-14 12:43
我们跟熊哥贸易,关他们锤子事?是不是他们跟美国贸易我们也可以职责和管理?真踏马的认不清自己的价值和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