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在台上享受满堂喝彩,内行在后台抱头痛哭。
陈佩斯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就为我们上演了这样一出令人又紧张又兴奋的荒诞大戏。它以民国为背景,却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当下社会的种种怪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电影:它究竟是一部合格的电影,还是一出搬上银幕的话剧?它那辛辣的讽刺,又刺痛了谁的神经?以及,我们每个人,如何在这现实的“戏台”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影片给我们的初印象是,这个《戏台》的电影感到底够不够格。这个片子还是带着很浓重的舞台的味道,就像一杯没有经过勾兑的原浆白酒,入口辛辣,舞台感直接“上头”。感觉好像是在看一场被搬到电影院里的话剧,这个确实是有的时候让人很难完全的沉浸进去。然后还有就是它的这个镜头也是比较规规矩矩的,几乎都是平视,也没有什么很大的那种运动或者是说切换。包括它的这个特效也是比较简单的。有些地方的配乐,还有一些转场,都让你觉得好像有点脱节,技术上的这种“复古感”,让它在今天的电影院里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这个电影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它的这个故事结构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它是一个多重嵌套的“俄罗斯套娃”式结构。然后它的这个时间空间人物都是高度集中的,它是一个类似于古典戏剧的那种三一律。所有的矛盾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面爆发。它的这个视听上面的一些细节也是很讲究的。就是它的这个冷暖色调的变化,包括它的这个锣鼓点的随着剧情的推进越来越紧,包括他的这个台词也是非常有文学性和讽刺性的。包括演员的表演,也能感觉到他们非常的投入,整体的这个感觉是一个非常扎实的一个舞台底子在里面。
观众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感受。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舞台味儿太重了,然后会有点出戏。但是你只要适应了之后,你就会被他的这个故事和他的这个表演慢慢的拉进去。而且他的这个讽刺的那些点和他的那些隐喻都是非常到位的,包括他的那些包袱什么的也都还不错。所以整体的这个体验还是比较独特的。它就像一道优缺点都极其分明的“硬菜”,爱的人爱死,不喜欢的人可能觉得难以下咽。
外行狂欢,内行悲歌:一出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衣》接下来是深度讽刺剖析,这个外行狂欢和内行悲歌。这个电影里面这个外行在台上满堂彩,这个行家在后台集体痛哭,这一幕简直就是一出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衣》。这个其实就非常直接的指向了权力资本,或者说一些外行的人对专业领域的一个粗暴的干涉。权力的大手,粗暴地按住了艺术的喉咙。这个洪大帅他明明什么都不懂,但是他就是要凭借着自己的权势来左右艺术的表达,然后逼得整个戏班都没有办法,只能去顺从他的这个荒唐的想法。所以观众看到的其实是一个被扭曲了的艺术。原本的这个悲剧的结尾被改成了一个闹剧。那真正懂行的人只能在幕后痛心,艺术已经变成了一个权力和金钱的玩物,真正的艺术精神已经没有办法生存了。
这个片子通过讽刺来展现大众的这种盲目跟风和对权威的这种屈服。电影里面其实观众一开始是喝倒彩的,但是当那个权力的代表开始带头鼓掌之后,全场马上就上演了一场大型“川剧变脸”,就开始跟着一起鼓掌。大家都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是不对,但是大家都选择了沉默甚至去附和。就非常的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群体的自我审查和集体的盲从,就是大家都不敢说真话,然后大家都被这个权威的意志所左右。
在这个戏里面,艺术家的这种两难被展现得很深刻。这里面的这个戏班的班主,他就是为了要让这个戏班能够活下去,然后他就不得不去一次次的妥协自己的原则,包括那个真正的名角,其实他也在这个鸦片和现实的压迫当中挣扎,真正还在坚守的就只剩下演虞姬的那个凤老板了。但是他其实也是在这种压力下,他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最后他只能是一个悲剧。艺术家在权力和商业的“双面胶”下,动弹不得。这个电影就是用这些人物的选择,把艺术家在这个权利和商业的夹缝当中的无力和挣扎表现的非常的淋漓尽致。就是你无论怎么选,好像都是一个悲剧。
我们都在戏台上:镜子里的社会百态现在要聊的是映射社会现实这一块儿,主题是我们在戏台上的角色。这个戏班里的这些人,他们分别代表了现实中的一类人。这个洪大帅就很明显,他就是一个手里握有权力,但是他又非常的粗野的这样的一个人。他就喜欢用他的权力来强行为艺术下定义。他其实就是很多不懂装懂、却总爱指点江山的“甲方爸爸”或“空降领导”的缩影。这个艺术在他手里就完全变味儿了。其他的角色也都有现实的影子。比如说这个班主,他其实就是一个为了生计不断的在妥协的小人物,然后他也有他的无奈;这个金啸天其实就是一个被包装出来的所谓的大师,其实他没有什么真本事;这个冯晓桐就是一个坚守自己理想的艺术家;这个大嫂儿就是一个靠关系上位的一个典型;包括这个吴经理,刘八爷,六姨太,他们其实分别代表了商人、评论家,还有就是那种盲目追星的人。这些人物,简直就是从我们身边“一键复制粘贴”过去的。
这个戏班的遭遇映射了一些社会层面的现实。我觉得这个戏班其实就像一个被权力和资本不断的夹击的一个文艺圈的一个缩影。然后这个班主他其实为了大家的生-计,他只能不断的让步,这个其实就很像现在很多创造者,他们为了要去迎合市场或者迎合政策,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本的一些追求,就真的很让人心有戚戚。包括这个假霸王能够上位,其实就是在讽刺这种关系当道,然后外行领导内行。这个观众们其实明明都知道真相,但是他们也跟着一起鼓掌,就是大家其实都在无奈的接受这场荒诞的表演。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或者在职场当中,或者在这个文化圈里面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现象。
《戏台》这个电影是用一种方式把这个社会的荒诞给展现出来的。他其实是通过这种戏中戏的层层的推进,然后把这个舞台和现实交融在一起,每个人都在这个权利和生存的夹缝当中去扮演一个角色,大家都戴着镣铐跳舞。所以说这个电影其实就是在照镜子。它就是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坚持理想,还是说圆滑的求生,其实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然后他的这种黑色幽默和他的这种辛辣的讽刺,让我们看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个戏台上,在这个现实的戏台上。
从舞台到现实,从戏中人到镜中你我,《戏台》用一出荒诞的闹剧,精准地戳中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痛点。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坚持理想的悲壮,还是圆滑求生的无奈,每个人都在这个巨大的现实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面镜子照出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冷暖与荒诞,更是我们每个人在权力、资本和理想夹缝中的挣扎与选择。感谢陈佩斯,敢于用电影讲真话。那么,你在生活或工作中,是否也曾遇到过类似的“荒诞戏台”?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