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嘉靖帝“九嫔”,除朱厚熜救命恩人方皇后外,另外八嫔结局如何呢

嘉靖九年(1530年)十月,礼部尚书张璁上疏嘉靖帝,充实后宫、如此才能绵延后嗣。礼部尚书之所以如此奏请嘉靖帝充实后宫,其

嘉靖九年(1530年)十月,礼部尚书张璁上疏嘉靖帝,充实后宫、如此才能绵延后嗣。

礼部尚书之所以如此奏请嘉靖帝充实后宫,其实也是有缘由的。

嘉靖帝继承皇位时15岁,继承皇位后不久便开始选秀,以备大婚。

最终姿色出众的陈氏被选中,册立为中宫皇后;除了陈皇后外,嘉靖帝身边还多了两位妃子:

张顺妃

文恭妃

在大婚七年后,陈氏也终于怀有身孕,若是能生下一位皇子的话,便是嘉靖帝嫡子,自然也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子人选。然而在陈皇后与嘉靖帝、张妃与文妃一起喝茶的时候,因为嘉靖帝看了看妃子的手,陈皇后吃醋便摔了手里的茶杯;嘉靖帝勃然大怒,吓得陈皇后直接流产,甚至差点被嘉靖帝废后,没多久便去世了。

陈皇后去世后,张顺妃便被扶上了皇后之位,但是张皇后一直没有怀孕。

至于文恭妃,则是因罪而被幽禁了起来,嘉靖十一年便去世了。

嘉靖帝继位多年,一直没有皇子公主出生,正值盛年的张皇后也没有怀孕。在嘉靖帝后妃数量如此少的情况下,群臣为了皇嗣考虑,自然希望嘉靖帝能充实后宫。

最终嘉靖帝按照礼部尚书的建议,挑选“九嫔”入宫。

在历经几个月的遴选后,嘉靖十年三月,九嫔入宫。

册封九嫔的规格还是很高的,九嫔皆头戴九翟冠,身穿大彩鞠衣......仅比册封皇妃的规格低了五分之一。嘉靖帝在册封九嫔的典礼上,身穿衮服,先是祭告太庙,后带着皇后朝拜奉先殿,并接受大臣们的朝拜。

嘉靖帝以如此高的规格,册封九嫔,那这九嫔入宫后的结局如何呢?

不得不承认,做嘉靖帝后妃确实不容易。

被册立为继后的方氏

方氏,在刚入宫的时候被册封为德嫔,父亲方锐“父凭女贵”被授予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

在方氏入宫的时候,后宫之主还是嘉靖帝的第二位皇后张皇后。

然而张皇后在嘉靖十三年时,突然被废掉了后位。

关于张氏被废的原因,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张氏被废后便搬到了别宫居住,嘉靖十五年病逝了。

张氏被废后,嘉靖帝便将自己宠爱的方德嫔,册立为了皇后。

由嫔位直接册立为皇后,这即便是放眼整个大明王朝也确实微乎其微,毕竟方氏并没有怀孕,更没有生下皇子。张皇后被废这年,嘉靖帝后宫已经有妃嫔生下皇子,比如比如九嫔之一的丽嫔阎氏。能够在没有怀孕的情况下,被嘉靖帝册立为后,可想而知此时的方氏有多得宠。

而方氏不仅被晋封为皇后,而且立后的规格很高。

按照祖制,册封方氏为后只需要拜谒祖庙即可。但嘉靖帝十分重视此次封后大典,让诸位大臣商议具体的礼节,最终嘉靖帝不仅带着陈皇后拜谒了祖庙,而且拜了世庙,前前后后总共三天的时间,并将立后之事昭告天下。

因为女儿封后的缘故,方锐再次父凭女贵,在嘉靖十九年时被封为了安平伯。

而方皇后还是嘉靖帝的救命恩人,在嘉靖二十一年时,宫女杨金英等人打算在嘉靖帝留宿曹端妃宫中时将嘉靖帝勒死,只是绳子打了结杨金英等人才没能成行。而一同密谋的张金莲十分害怕,便将此事告诉了方皇后,方皇后及时赶到救下了嘉靖帝。

虽然方皇后很得宠,但陪伴嘉靖帝十几年的时间一直没有怀孕生子。

而且方皇后在嘉靖二十六年时也去世了,去世时应当在30岁左右。

方皇后是继后,而且嘉靖帝的结发妻子陈皇后从未被废后,方皇后自然便不能按照原配皇后的规格下、神牌升附太庙。但嘉靖帝坚持如此,大臣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不过,在嘉靖帝病逝后,明穆宗继位后,还是将方皇后别祀在了弘孝殿,将嫡母陈皇后追谥为“孝洁肃皇后”,与嘉靖帝一起升附太庙。

生下嘉靖帝长子的阎皇贵妃

阎氏在刚入宫的时候,被封为丽嫔。

阎氏也是比较得宠的一位后妃,正因为如此,阎氏成为嘉靖帝“九嫔”中第一位生下皇子的妃嫔,嘉靖十二年时生下了嘉靖帝的皇长子朱载基。

此时在位的皇后还是嘉靖帝第二位皇后张皇后,张皇后入宫十多年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照此趋势下去,阎氏所生的皇长子若能安稳长大成人的话,便是最有希望的皇太子人选。

然而皇长子仅活了两个月便夭折了,嘉靖帝十分痛惜皇长子的夭折,便将皇长子追封为了“哀冲太子”。在哀冲太子去世的次年,张皇后被废。

若是哀冲太子没有夭折的话,自然阎丽嫔是最有资格册立为继后的人选。

只能说,可惜了。

在后宫妃嫔皆无皇子傍身的情况下,嘉靖帝便挑选了最宠爱的方德嫔为继后。

在方德嫔被册立为后的同时,阎丽嫔被晋封为了丽妃。

阎氏得宠,在嘉靖十五年时晋封为了丽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方皇后。

只可惜阎氏红颜薄命,嘉靖十九年便去世了。

嘉靖帝为阎氏母子的去世还是感到很伤感的,不仅将阎氏追封为了皇贵妃,而且还晋封所有已经生下皇子公主妃嫔的位份。

出身世家大族的沈皇贵妃

沈氏出身江南的世家大族——吴兴沈氏,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在被选中后,册封为了僖嫔,排在了九嫔中第八位。虽然沈氏一直无所出,但嘉靖帝还是在嘉靖十三年,册封方德嫔为继后的时候,将沈氏晋封为了宸妃。

这一年,沈氏18岁。

嘉靖十五年,在皇长子生母阎氏被晋封贵妃时,沈氏也被晋封为了贵妃。

嘉靖十九年,在皇太子(庄敬太子)生母王氏被晋封皇贵妃时,沈氏也被晋封为了皇贵妃。能够在无所出的情况下,被晋封为皇贵妃,可想而知嘉靖帝对沈氏的看重程度。

不仅如此,嘉靖帝还在嘉靖二十一年时,将曹端妃留下的宁安公主交给了沈氏抚养。

如此沈氏膝下便不再寂寞,由养女为伴。

而且沈氏,是嘉靖帝所有后妃中,数得着长寿的后妃,活到了万历九年,去世时已65岁。

明穆宗生母孝恪皇后杜氏

杜氏在刚入宫的时候,被封康嫔。

杜氏并不怎么得宠,在嘉靖十五年,入宫五年后终于得到了位份上晋封,被晋封为康妃。

而杜氏之所以被晋封为妃,并非因为嘉靖帝宠爱,而是因为杜氏身怀有孕的缘故。

而杜氏的肚子也很争气,生下了一位皇子,为嘉靖帝的皇三子朱载坖。

若是杜氏能早几个月生下皇子的话,那么她所生的皇子便被序齿为皇次子,在皇长子夭折的情况下,自然皇次子便会被册立为皇太子。而杜氏便可以真正做到母凭子贵,哪怕不得宠,也会被晋封为贵妃,甚至是皇贵妃。

然而王昭嫔先杜氏一步,生下了皇子,如此王氏便在嘉靖十六年由嫔直接晋封为了贵妃;在嘉靖十九年,儿子朱载壑被封皇太子的次年,被晋封为了皇贵妃。

而杜氏,仍旧只是默默无闻、不得宠的康妃。

嘉靖三十三年时,杜氏去世了。

虽然在嘉靖二十八年时,王皇贵妃所生的皇次子朱载壑早逝,被追封为庄敬太子。杜氏所生的皇三子朱载坖便成为嘉靖帝实际上的长子,理所应当的皇太子人选。但嘉靖帝似乎并没有将皇三子朱载坖立为太子的打算,也并不重视皇三子。

如此,作为皇三子生母的杜氏又怎么会得到重视呢?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帝病逝,杜氏所生的皇三子朱载坖作为嘉靖帝唯一还在世的皇子,继承了皇位,史称明穆宗。儿子做了皇帝,杜氏自然便有了皇后之尊,被儿子追谥为了孝恪皇后,迁葬到了永陵安葬。

另外五嫔

除了方德嫔册立为皇后,阎丽嫔追封皇贵妃,沈僖嫔晋封为皇贵妃,杜康嫔追谥为孝恪皇后外,嘉靖帝九嫔中还有五位嫔,这五位嫔在史料中的记载便少之又少了,可想而知她们的存在感有多低。

贤妃郑氏,郑氏刚入宫时被封贤嫔,嘉靖十五年时便去世了,去世时20岁左右,嘉靖帝将其追封为了贤妃,并且赠与谥号为“怀荣”,可见郑氏的早逝对于嘉靖帝而言也是一种惋惜。正因为如此,郑氏去世后,有单独的妃园寝,附葬在了孝洁方皇后悼陵旁。

沈安妃,沈氏刚入宫时被封安嫔,嘉靖十五年时晋封为安妃。在无所出的情况下能够晋封为安妃,可想而知沈氏也曾得宠过一段时间。至于沈氏究竟哪年去世,史料中并无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

卢和嫔

王庄嫔

韦惠嫔

王庄嫔与韦惠嫔的位份一直没有得到晋封,可见嘉靖帝并不宠爱这两位后妃。

关于卢和嫔,在史料中还是存在争议的,有的史料中记载:卢和嫔从未生下一儿半女,也没有得到位份上的晋封;而有的史料中记载:卢和嫔(卢靖嫔)在嘉靖十六年时生下了皇四子朱载圳,被晋封为了靖妃,生下皇四子后不久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