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田径世锦赛上张溟鲲放弃最后一跳,直言 “为全运会练兵” 时,体育圈哗然一片 —— 世界顶级赛事竟要为国内全运会让路?这荒诞的一幕,很快让人联想到中国女排的境遇:世锦赛以 “练兵” 之名拿到第九,主力二传张籽萱更成了最悲情的注脚 —— 她是国际排联认证的 “世界最佳二传”,回到地方队却连一队都进不去,只能在青年组蹉跎时光。这场 “全运会至上” 的迷局,不仅浪费了天才球员,更狠狠打了国家队主帅赵勇的脸。

先看张籽萱的遭遇有多离谱。作为中国女排难得的二传好苗子,她在今年世界女排联赛上一战成名,全程霸占二传榜榜首,用精准的传球盘活全队进攻,被国际排联直接盖章 “世界最佳”。紧接着的世锦赛,她更是一场不落扛下主力重任,哪怕球队最终只拿第九,她的传球功底和赛场意识,仍是队伍里的亮点。对年轻球员来说,此时正是 “涨球” 的黄金期,需要通过高水平比赛积累经验、打磨技术,可谁能想到,从国家队赛场下来,她竟被江苏女排 “下放” 到青年组。

江苏女排给出的理由很现实:全运会要成绩,二传位置得 “求稳”。目前队里有刁琳宇和孙燕两位老将,配合更默契,能最大程度保障全运会战绩。在 “全运会金牌” 的优先级面前,“世界最佳二传” 的潜力不值一提,国家队的培养成果也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这背后藏着的荒诞逻辑,和张溟鲲 “世锦赛练兵” 如出一辙 —— 当国内赛事的重要性凌驾于国际赛场之上,运动员的成长轨迹被强行扭曲,天才球员的黄金期也在 “功利主义” 里被白白消耗。

更扎心的是,张籽萱的困境,本质上是对赵勇和国家队的 “双重打脸”。赵勇执教后,一直强调 “推陈出新”,将张籽萱从年轻球员里提拔成主力,在世联赛和世锦赛上给足机会,显然是把她当作未来二传核心培养。可地方队根本不买账 —— 你国家队认的 “世界最佳”,在我这里不如能拿全运会成绩的老将。这种 “国家队与地方队脱节” 的尴尬,暴露出赵勇在球员培养和协调上的无力:他能在国家队给球员机会,却没法保障球员回到地方后继续获得成长空间。

再往深想,这种 “全运会至上” 的倾向,正在伤害中国体育的长远发展。对张籽萱来说,青年组的比赛强度远低于国际赛场,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她的技术不仅不会进步,反而可能因为缺乏高水平对抗而退步;对中国女排来说,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二传苗子被闲置,重建之路只会更艰难;对整个体育体系来说,当国际赛事沦为国内赛事的 “练兵场”,中国体育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也会被逐渐削弱。

张籽萱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当下体育圈功利主义的缩影。当 “世界最佳” 回到地方队 “查无此人”,当世锦赛要为全运会让路,我们该反思到底是短期的国内成绩重要,还是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国际竞争力更重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