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荒野求生节目受热捧,抓住了人的什么心理?

最近有个荒野求生的节目,吸引了国内很多野外生存大神参赛,唯一一个目前还在坚持的女性“冷美人”也是爆火全网,大家都钦佩她坚

最近有个荒野求生的节目,吸引了国内很多野外生存大神参赛,唯一一个目前还在坚持的女性“冷美人”也是爆火全网,大家都钦佩她坚持的勇气和丰富的野外知识。

国内近几年综艺的流行方向都是户外冒险,根据相关主题完成任务,但很多都是抄的韩国、美国的一些综艺。

像现在这个荒野求生节目也是借鉴了美国的“荒野独居”,当然这个节目对比老美原版辗转于世界各地的真正无人区孤岛,还是小巫见大巫了——荒野里还有手机信号,充其量算是郊区野山!

荒野求人类型的节目一直都很受大家欢迎,只要刷到总是要停下来看一看,像贝爷、德爷等行业顶流更是在全球有数千万粉丝,就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曾经跟贝爷有过一次合作冒险(当然周围全是特勤局)。

他们在野外求生的经历,就是一场刺激的大冒险,要面对各类极端地形,像什么原始森林、无垠沙漠要让我过去,肯定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但荒野求生毕竟不是风光片,在这种节目里,人才是主角。

他们拥有城里人所不具备的求生技能,酷炫点火的技术惊掉了我的打火机;摄取昆虫走兽的蛋白质让看视频下饭的我吃得更香了;面对突发情况还能拍下关键镜头的摄影师让我柜子里的单反汗颜蒙尘。

他们简直是超人,看了之后我就觉得,要是外星球上有碳基生物,他们肯定能殖民。

当然,观众看的时候也知道里面多多少少许多突发情况是安排好的,主人公们也并不是孤立无援,而是有着庞大的后勤保障。

但大家还是很喜欢看,就像WWE美国摔角大赛,明知道是假的,但每一个小男孩儿都看了都会说“太酷了!”

所以,荒野求生节目,抓住了人的什么心理,才能这么收欢迎呢?

有的人说是猎奇,看视频像是跟着主人公一起在深山孤海里冒险一样沉浸感很强很酷;有的人说是里面有一些野外保命小技巧,涨姿势了;还有的人说自己整天在钢筋水泥世界里按时上下班,太需要看这种冒险全世界的代餐填补一下自己空虚的内心了。

我想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荒野求生受欢迎的原因,但仔细想想,格局再大一点,荒野求生也不过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里生活,生活的好叫旅居,生活的不好就叫求生存。

其实,荒野求生不过是被商业化包装出来的冒险梦想,就像是电影造梦一般,将大家心里想的、基因里带着的对于未知世界的美化和冒险冲动,融入到荒野求生节目里,制造各种冲突、紧急情况,塑造大神的全方位人格魅力,让人一直关注故事发展走向。

就像当年德爷的成名之旅是横穿亚马逊,耗时八百多天行走7000公里,从此大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要是来回绕着马达加斯加岛走7000公里,保准没有当时互联网还不太发达的时候爆火全球的话题度。

“亚马逊”、“两年半”、“7000公里”,这些自带流量噱头的词缺一不可,共同激发观众普通人觉得刺激激进、但是自己不敢去做、但是很敬佩向往的好奇心心理,大家想知道他在途中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怎么吃喝拉撒、未知的世界里有什么等等。

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到如今的全球顶流,需要的更多的是商业化,抓住流量,包装人设,开辟新节目新市场等等。

那些在国内一些山里隐居的人,其实也算得上荒野求生,他们除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具,其他的也都是自耕自种,偶尔也要打猎采摘,但没有公司会愿意商业化他们,观众也没兴趣关注。

所以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荒野求生节目,一定要人为制造冲突,即开局不充足的物资,中途遇到困难解决困难,高潮部分要遇险逢凶化吉,最后结局塑造一个野外生存大神的立体人设。

是的,这种套路完全是真人秀、电影、WWE等影视文化的造梦通用公式,荒野求生如果没有进行商业化,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热度的,而仅仅只会作为一项小众娱乐运动,受部分人追捧而已。

节目制作公司收获了播放量和粉丝,为以后的商业变现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但观众呢,我们除了像看电影一般消磨了一段时间外,以后的生活中几乎很难用到那些大神技能,更不可能去把自己置于荒郊野外的情况。

所以我们看看热闹图一乐儿就好,毕竟外面的世界去的多了才会发现,哪儿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各种生灵物种在各自的生物链位置里努力生存罢了。

你喜欢看荒野求生节目吗?评论区讨论一下你喜欢的原因吧!

我是大超,点击关注不迷路,聚焦社会热点最前线,我们每天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