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或面临停产?美带订单来华罕见低头:愿意将生产线移往中国 波音宣布将在中国浙江舟山搭建生产线,以重新恢复其主力机型737窄体客机的生产交付。 这一举措意味着波音将与中国共享部分零件生产和技术标准。这是一个巨大的让步,因为半个世纪以来,波音一直严词拒绝将生产线迁入中国,以防止技术泄露。那么,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波音失去了中国市场,多个机型面临停产的威胁。在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运营后,波音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急剧下滑,今年初,波音对华订单“颗粒无收”。 曾经,波音垄断了中国近50%的民航市场,但近年来,美中贸易摩擦加剧,加上C919的竞争,波音对华订单连续三个季度急速下滑。 这导致波音在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份额蒸发近70%,年净亏损超过50亿元。此外,波音的主力机型737和787也受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停滞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波音的困境。 其次,国产发动机的突破使波音改变了态度。面对“发动机断供”的威胁,中国早有准备。在C919立项之初,中国就开始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其中包括航空发动机。 如今,中国自研的航空发动机已经进入试验阶段,并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珠海航展上,C919已经获得了27个国家的适航证,并且超过1000架订单,比空客和波音的订单总和还要多。 中国的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西方设下的障碍,在半导体芯片、医疗健康等前沿科技领域,中国正在逐渐夺回市场份额。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现实并时刻保持警惕。由于国内飞机需求巨大,C919的量产速度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因此向波音和空客递出订单仍将是常态。 要想在全球民航市场中真正实现与波音、空客三分天下,我们必须坚持自主研发,提升产业链构建。相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C919有望加速反超,早日实现与波音、空客的竞争。 总之,波音选择将生产线迁往中国,是面对失去中国市场和国产发动机突围的现实情况下的一种应对措施。 这也体现了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未来成为全球民航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