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64岁被批斗,写8万字求情,毛主席回复:不能给他平反 1962年的6月中旬,彭德怀终于在吴家花园完成了一封长达8万多字的求情信,此时距离他撤职已过了3年之久。 6月16日,彭老总亲自前往中南海,他将这封信交给杨尚昆,请求他将信转呈给党中央和毛主席批阅。 送出信件后,彭德怀焦虑地等待着回音。这封8万多字的信,后来被称为《八万言书》和《翻案书》。 根据彭老总的请求,杨尚昆将信件复印成了多份,并送到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各成员处。信件分为五个部分:关于1959年庐山会议的历史问题;关于高饶联盟等问题;与外国人的接触细节;彭老总的历史革命过程;以及关于军事路线的看法。 在信件首页,彭老总表达了对党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工作的支持。 他坦诚地接受了党内对自己的批评,但对少奇同志关于他的错误描述提出了异议,请求中央派专案小组进行调查、审查。 九月,彭德怀收到中央通知不要出席即将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和新中国成立13周年的活动。彭老总默默接受了这个安排,心中感到早有预料。 九月二十四日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主席发表了关于阶级、矛盾、形势和党内团结等问题的讲话。 他警示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始终不能忘记阶级斗争,强调“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在七千人大会后,中央任命邓小平负责对当年在“庐山会议”后受到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甄别。 被错误批判和处理的党员干部大多得到了平反,一些尚未平反的人也纷纷前去申诉。 毛主席对彭老总的长信格外重视。然而在谈话中,他表示:“彭德怀这个人,我对他比较清楚,不能给他平反。”他对1959年的反右倾也提出了质疑,对党内出现的偏差表示担忧。 整个事件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使他意识到当时出现的问题和偏差。 这个故事让人深思,历史的车轮在思想斗争中行进,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历史的悲剧重演,时刻保持对阶级斗争的敏锐意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