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儿童健康守护者计划#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是一组持续存

代珊谈健康 2023-09-12 11:00:06

#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儿童健康守护者计划# 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的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紊乱、癫痫和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

也就是说,脑瘫会永久影响身体运动和肌肉协调,但因其不是进行性的,这意味着它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糟。

——————————

1.哪些孩子的脑瘫的概率高?

脑瘫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这意味着很多不同的基础病因和危险因素都可以导致类似的神经损害。

脑瘫的危险因素包括:

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最终被诊断为脑瘫的孩子中约有40%是早产儿,但早产儿中只有不到10%的孩子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

②双胞胎或多胞胎: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单胎的孩子患脑瘫的概率只有0.2%,而双胞胎约为2%,三胞胎则可能高达10%,四胞胎约为50%。

③其他新生儿期或与早产相关的并发症:如慢性肺病(肺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严重感染、新生儿窒息和脑缺氧、胆红素性脑病、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癫痫等。

—————————

2.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脑瘫表现?

脑瘫通常在患儿出生时或者生命极早期就存在,但是部分患儿在学步之前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脑瘫患儿可能在翻身、坐立、爬行或走路方面落后于正常儿童,可以使用运动里程碑进行系列检查,这是一种爸爸妈妈们日常就能进行观察的筛查方法。

1⃣️小于6个月的婴儿

●当你从仰卧位拉孩子双手尝试坐起来时,他的头部没有办法随着身体抬起来;

●孩子身体感觉过于僵硬或者过于松软;

●当你抱着他时,他的脖子和后背总是向后仰;

●当你抱起他时,他的腿会僵硬打直或者交叉起来。

2⃣️超过6个月的婴儿

●不会翻身;

●没办法做双手合十的动作;

●很难把手伸到嘴边;

●只能单手抓握,另一只总是攥得紧紧的。

3⃣️超过10个月的婴儿

●爬行时,他只能用一侧的手脚爬行,像拖着另外一侧手脚一样,显得非常不平衡。

●他爬行时腹部无法离开地面,无法进行手与膝盖交替的爬行。

当发现上述这些行为时,可以带着孩子去专业的医院进行发育评估。此外,医生可能还会建议一些检查,如:CT、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 (EEG)、基因检测、代谢检测,或这些的组合进行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有这些表现并不代表孩子就一定是脑瘫,有些孩子即使不是脑瘫也可能有这些迹象,但这些发育行为的问题是一个警示,提示我们要及时就诊,进行排查或干预治疗。

————————

3.确诊为脑瘫的孩子需要哪些治疗?

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脑瘫的方法,但全面及时的干预依然十分重要。治疗和干预的目标是通过尽早的评估和个体化的康复,来增强改善神经肌肉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等在内的全面康复训练是改善预后的最重要手段。

必要时需要由骨科医生通过手术的手段改善髋关节发育不良、脊柱侧弯等常见的共患病。

对脑瘫的全面干预治疗还包括对癫痫的识别和治疗、对进食困难的营养干预等。

●注射药物:

在医生的评估之下,部分痉挛性脑瘫的患者局部注射肉毒杆菌可能改善运动功能。

此外,并没有严谨的证据证明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营养神经”的药物的有效性。

●口服药物:

口服抗痉挛药物可能改善部分患者的肌肉痉挛症状,例如巴氯芬或苯二氮卓类药物。

但目前并未发现任何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药物。

●其他干预措施:

电刺激疗法目前缺乏足够的有效性证据;

高压氧舱疗法缺乏明确的疗效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也不是国际通行的医学干预。

当发现宝宝有异常表现时,一定要及早带宝宝就医,尤其是高危儿(难产儿、早产儿、出生时窒息),有无异常表现也要定期就诊。

若能在出生后3个月内超早期或出生后6~9个月内早期发现,并开始长期正规治疗,协调障碍程度较轻的患儿可基本治愈。此外,可以对宝宝采取强化主动运动的训练方法,如按月龄增长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促进运动发育。

0 阅读:2
代珊谈健康

代珊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