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兴县绿豆:地理标志赋能的产业振兴之路

兴县绿豆的独特品质,源于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精准馈赠。地处北纬 38° 黄金产区的兴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5℃以上的

兴县绿豆的独特品质,源于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精准馈赠。地处北纬 38° 黄金产区的兴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5℃以上的昼夜温差让绿豆在生长周期中充分积累风味物质,夏季 60% 的集中降水为灌浆期提供了充足滋养。境内深厚疏松的灰褐土富含钾、硒等微量元素,黄河一级支流蔚汾河、岚漪河的滋养,更让这里成为绿豆生长的天然良地。

世代农人的耕作智慧进一步放大了自然优势。当地至今沿用 “谷雨播种、处暑收获” 的古老农谚,采用轮作种植方式保护土壤肥力,在机械化普及的今天,仍在收获、晾晒等关键环节坚守传统 —— 农人们精准把握豆荚成熟度,凭手眼经验分拣筛选,留下的皆是 “精英” 豆粒。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造就了兴县绿豆的鲜明特质,表皮鲜亮无杂色,煮熟后豆皮薄而不破,豆沙带着独特的自然香气。

2018 年,“兴县绿豆” 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张 “身份证” 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地理标志的核心价值在于品质的稳定性与可追溯性,兴县以此为抓手,构建起全链条标准化体系,让 “绿宝石” 的品质看得见、靠得住。

在种植环节,当地推行 “三有五统一” 生产理念,即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标签、质量可追溯,统一规划布局、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和订单回收。孟家坪乡等 4 个乡镇建设的杂粮种业试验扩繁基地,通过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一步夯实了品质根基。如今全县绿豆种植面积稳定在 5 万亩以上,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格局,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

品质管控的升级让兴县绿豆形成了市场辨识度。消费者扫描产品二维码,就能看到豆子的生长轨迹、种植户信息和检测报告,这种全流程溯源体系,让 “地理标志”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品质承诺。正如老农张大爷所说:“这豆子里有咱们兴县的阳光,有黄土的养分,现在还有了能让人放心的‘身份证’。”

地理标志的赋能作用,最终体现在全产业链的价值跃升上。兴县以地理标志为核心,构建起 “种植 — 加工 — 营销” 环环相扣的产业体系,让小豆子释放出大能量。

从黄土坡上的传统作物到全国市场的特色品牌,兴县绿豆的产业之路,是地理标志赋能区域特色农业的生动范本。这颗承载着土地智慧与匠心的 “绿宝石”,正以地理标志为翼,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持续书写着小作物撬动大产业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