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辽河滩海地区,寒风拂过广阔湿地。11月13日,一群群迁徙的大雁在浅水区自由觅食,或低飞掠过水面,远处抽油机有节奏地运转,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
这一景象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石油企业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理念的生动写照。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辽河油田作为全国最大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环境保护融入油气开发全过程,金海采油厂便是典型代表。

01 生态优先理念下的生产变革
金海采油厂位于辽宁盘锦辽河入海口附近,这里是我国重要湿地生态区,同时也是油气资源富集地带。长期以来,石油开采与湿地保护面临协调挑战。为此,该厂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聚焦油气生产全链条环保治理。
厂里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覆盖生产运行、设备维护和污染物处理等环节。通过定期专项整治,强化日常巡检和专业监测,确保潜在风险早发现早处置。特别是在滩海作业区,他们推行严格的泄漏防控措施,实现原油零落地、零入海目标。这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还为周边湿地鸟类迁徙提供了安全栖息环境。
类似滩海油田通过技术升级和规范操作,已有效减少对湿地的干扰。金海采油厂的抽油机群与迁徙候鸟同框,正是这一变革的直观体现。厂区周边水草丰茂,大雁等鸟类逐年增多,湿地生态活力显著增强。
这种生产方式调整,源于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国石油系统广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辽河油田整体清洁能源利用量大幅提升,金海采油厂作为前沿单位,率先探索油田与湿地共生路径。
02技术创新驱动的精准防控
金海采油厂在环保实践中,注重科技赋能。他们引入先进检测设备,对管线、井口和储罐进行实时监测,结合大数据分析预判风险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确保污染物不外泄。
在污染物处置上,厂里优化废弃物处理流程,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对含油污水进行多级净化回用,减少对外排放。同时,加强设备防腐维护,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这些举措并非孤立,而是辽河油田整体绿色发展战略的一部分。2024年,辽河油田推动多项低碳技术应用,如电加热蒸汽提干装置试验,显著减少碳排放。金海采油厂借鉴这些经验,在滩海区实施精准化防控,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全员环保意识。
通过专业化检测和智能化管理,该厂实现了生产效率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抽油机运转间,湿地水质稳定,鸟类活动频繁,这得益于“滴油不落地”的严格执行。中国石油新闻网报道显示,此类防控模式已在多个采油厂推广,成效明显。
此外,厂里积极参与湿地修复项目,与地方生态部门合作,监测鸟类迁徙动态,调整作业时段,避免干扰敏感期。这体现了石油企业从传统开发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03 和谐共生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金海采油厂的实践,折射出辽河油田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责任担当。55年来,辽河油田累计产油气6亿吨,同时持续推进绿色转型。2024年,该油田绿电消纳超1亿千瓦时,清洁替代减碳近20万吨。
在金海采油厂,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他们不仅守护了滩海湿地,还为地方生态经济贡献力量。迁徙大雁与抽油机相映的景象,象征着工业文明与自然和谐的完美融合。
这一模式为其他油田提供了借鉴。“两山”理念指引下,石油行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迈进。金海采油厂通过全流程整治,让油气开发融入生态保护大局。
展望未来,该厂将继续深化环保举措,探索更多新能源融合路径,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文明贡献更大力量。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金海采油厂以实际行动证明,石油开采完全可以与湿地保护相得益彰。11月的辽河滩海,那群雁翱翔、抽油机矗立的画面,将激励更多企业践行美丽中国梦想,让绿色成为永恒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