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米兰时装周官方Ins用全大写“JUJINGYI”发出欢迎帖,当意大利街头摄影师的镜头一路追着那位身穿黑色暗花旗袍、脚踩10厘米铆钉高跟鞋的女孩,#鞠婧祎米兰人气好高# 的热搜爆了。点进实时广场,除了粉丝高分贝的“啊啊啊”,更多的是路人震惊:“原来中国女爱豆在海外也这么吃得开?”
米兰时间9月22日13:00,鞠婧祎落地马尔彭萨机场。一件白色针织短开衫、水洗蓝微喇裤,看似简单的“机场舒适风”,却在无修生图里被外媒评为“ porcelain doll came to life”(瓷娃娃走进现实)。短短两小时,推特话题#ChineseAngel@MFW阅读量破1200万。没有作品发布会,没有品牌代言官宣,仅凭“脸在江山在”的颜值,她就先让海外网友认识了名字发音有点难的“Ju Jingyi”。
很多人以为“人气”是瞬间爆破的烟花,却忽略了引线早在2016年就点燃。 语言——从“塞纳河不会说英语”到能用英文接受VOGUE采访,她把碎片时间交给背单词APP;体态——为矫正驼背,她每天贴墙站30分钟,整整坚持四年,连队友都笑她“像一块板”;表情管理——早期被嘲“面瘫”,她就在练习室镜子前练“30秒不眨眼”,最终把“眼神鲨”练成出圈利器; 作品——《芸汐传》《新白娘子传奇》《花戎》一路刷脸,让“古装半永久”从黑称变标签。
国内舆论对她的争议向来两极:一面是“4000年美女”的流量原罪,一面是“滴水不漏”的营业范本。米兰行也不例外——有人夸“为国争光”,也有人讽“买热搜”。面对质疑,她没回半个字,却在品牌after party把《红昭愿》清唱成现场live,让一群外国模特跟着打拍子。粉丝说:“姐姐把‘黑评’当鼓点,踩成BGM。”
鞠婧祎曾在日记里写:“如果只能做一颗小行星,也要发自己的光。” 八年过去,她从SNH48的300人小剧场走到米兰秀场第一排,把“不可能”写成“我能行”。她的经历印证了一条最朴素的真理——流量时代,审美会疲劳,数据会注水,唯有作品+自律+时间,才能换来真正的“处处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