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常逛进口商品超市的朋友有没有发现,进口的牛奶,牛排都涨价了。少则涨了几美分,多则涨几美元。你可能觉得他只是正常的市场价格波动,却不曾想过他的背后竟藏着一张因关税上涨带来的“隐形税单”!美国参议员蒂姆・凯恩曾表示:“关税从不是制裁他国的武器,而是割向美国民众钱包、扎向中小企业心脏的钝刀。” 我们不禁想问,到底是谁在为关税上涨默默买单?中国老百姓还是美国人受关税影响更大?
在美国弗吉尼亚经营餐馆生意的老板马克・特纳最近陷入的两难,因为牛肉价格涨的太多了。据他描述,随着关税上涨,美国进口饲料价格飙升,他采购牛肉成本跟着上涨了 12%,每磅从 5.8 美元涨到 6.5 美元,单月光采购成本就多花了2800美元。“牛排卖22美元我们会亏本,但是涨到25美元老顾客又会流失”,像他这样的小餐馆,要么让消费者扛涨价,要么自己吞亏损,两头都是难。
食品行业只是关税受害者中的冰山一角,工业其实更夸张。瑞典精密零部件关税高达75%,在俄勒冈州做医疗器械的老板萨拉・金算完账直发抖:原本 8000 美元的零件,现在要 14000 美元。可是医院并不接受关税带来的涨价,她只能砍订单、裁工人,“再这样下去,厂子就要黄了”。
美国中小企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因为关税,近半数企业运营成本涨超 20%,30%中小企业站在盈亏边缘,还有半数企业被迫减半运输量 —— 原本每月要发10 车货,现在只能发5车,客户如果来催单也不敢接,生怕投出去的钱血本无归。
其实关税的伤害链很明显:美国加征关税后,进口商把成本转嫁给企业,企业再把多付出的成本分摊到商品上,最后美国的消费者被迫买单。从牛排到医疗器械,再到日常的洗发水、玩具,涨价背后全是关税战的影子。消费者少买了商品,企业就被迫减产、裁员,最后导致本土经济的崩溃。
当初美国总统喊出 “让美国再次伟大” 的口号,目标是为了让民众更富有,实体企业带来更多就业。可现实是关税让家庭开支增加,小企业举步维艰。好在参议院最近通过了决议,要终止特朗普的关税决议。这说明美国需要重新评估关税对民生的影响,也算是向现实低头了。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 “隐形税单”?是常买的水果悄悄涨价,还是喜欢的品牌出了低价替代款?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也把文章转给朋友,让更多人看清关税上涨的真实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