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雷总的年度演讲,将“改变”作为了主题。
与之对应的,是小米17 Pro系列剑走偏锋,在大家对手机审美疲劳之时,将当年遗憾之作11 Ultra的背屏回炉重造。
初发布时,还有不少数码圈网友认为“方向错了”,结果市场反馈狠狠打脸。
小米17 Pro系列销量大增,随之而来的各种“骚操作”玩法不断——变身复古游戏机、显示实时通知、换上二三次偶像爱豆屏保……引领起一阵赛博“痛机”潮。
随着小米17 Pro系列大卖,REDMI这边也更有施展的空间了——卢总直接放话“不以价格来限制产品定义、不以品牌做技术区隔、甚至不排斥和小米直接竞争”。
口说无凭,K90 Pro Max反手“违背祖训”,光影猎人950、USB 3.2、超级像素屏、5X潜望长焦,甚至搞了个BOSE联名扬声器,颇有当年K20 Pro“干翻小米”的劲头。
但问题来了——拿下高端创新高地的同时,已经打下的江山谁来守?
小米17有标准版,REDMI K90当然也是。
和没有背屏的小米17标准版一样,K90是REDMI这一代的“守家型”,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极致性价比机型。

REDMI K90延续了从K80开始新的“白银”风格包装盒设计,简洁而不失科技感。

作为联名BOSE的系列,K90标准版在包装盒上就分别在正面和右侧面印上了Sound by BOSE的logo。
侧面用英文标注了“享受由Bose技术带来的高品质、专业调校音效。Sound by Bose是Bose公司的注册商标,经授权由小米公司使用”

盒中除REDMI K90主机外,还包含了电源适配器、USB Type-C数据线、手机保护壳、说明书、插针。进网许可粘贴在手机背面,正面屏幕出厂已贴好高透软膜。

附带的100W充电头型号为MDY-18-EW,符合新国标插脚半包要求。
单口Type-A,接口内MI CHARGE TURBO的橙色处理。
支持5V3A / 9V3A / 11V6.1A / 21V4.75A / 20V5A固定档位,以及5~20V 3~5A范围的动态输出。 实测支持PD 2.0 65W、PD 3.0、BC1.2DCP、QuickCharge 3.0等主流快充协议。 数据线为USB 2.0 Type-A to Type-C,6A规格,标注在接头处。

附带的软质深灰磨砂手机壳大家应该也不陌生,镜头模组做了凸出保护,按键处开孔准确,整体几乎感觉不到接缝和毛刺。

先看下背面,我这台是水蓝色,其实有点介于天蓝色和青绿色之间,略寡淡而不失活力感,不同光线下会有变化。
论今年Deco和背面设计,小米真就是现成的标准答案。
而到了REDMI K90的横置大矩阵镜头Deco,些许“撞脸”iPhone 17 Pro却名正言顺——
大哥,我REDMI可是直接在前前代K70的基础上精雕细琢、家族传承,倒是没准儿iPhone 17 Pro的设计是上次库克来中国看到的灵感是吧。

哎,正好我这有台REDMI K70 Pro,K90明显更加年轻活力且精致了不少,K70 Pro就显得商务范了。

回到REDMI K90上,这块后盖首发了新的一体式冷雕工艺,将Deco部分与后盖光哑两种质感一体化——后盖与Deco处过渡平滑不说,关键是实现了无缝不积灰。
这代机身也跟上了更大的R角,Deco的R角也与机身进行了统一。
闪光灯、后置麦克风、红外遥控等传感器,一并集成在了第四个“圈”当中。右侧SOUND BY BOSE的logo也和K90 Pro Max有了对应统一。

来到侧面,同样延续了从小米15开始的四微曲包裹式金属中框,这种直到今天才逐渐在友商旗舰的工艺,已经下放到REDMI K系列两代了。
水蓝色的中框也做了上色,整体磨砂的处理,也解决了高光中框沾指纹的槽点。

机身右侧,分别是一体音量加减键和电源键,按键边缘也做了高光倒角。

机身顶部,则和近一两年小米REDMI旗舰有点不同——可能考虑到更好发挥双1115F超线性对称双扬的效果,回归了顶部扬声器4个开孔,不过红外还是集成在了背面Deco中。

底部则是比较常规的6个扬声器开孔、USB Type-C接口、底部麦克风和双面的SIM双卡卡槽,天线带同中间的Type-C呈对称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接口都对齐在了中心一条水平线上,强迫症患者舒服了。

大R角更明显的还是正面,外加上1.68mm的超窄下黑边和其它等窄的三边,从图片看上去几乎是四边等窄的,再配合上6.59英寸这个更友好的“中屏”尺寸,对手感和颜值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这一点,REDMI从Turbo 4 Pro就尝到了甜头,这也是2025年旗舰机新的设计语言之一了,因此K90整机都透着“不便宜”——一股主打线下的精致质感。

今年的K90系列,在屏幕分辨率上怕不是要“打脸”了。
但我想说,打得好。
当年REDMI K50发布时,卢总喊出了那句“无2K不旗舰”。从那之后,除了特殊定位的至尊版外,2K屏幕从未在K系列标准版和Pro上缺席过。
而在今年友商相同定位的机型上一个个拿2K宣发时,K90却回到了1156 x 2510这样一个略高于1080p的分辨率。
这恰恰是种更为高明的策略,侧面表明REDMI也和小米一样,不再和友商盲目卷参数,而是回到实际体验上,去重新思考问题是否有更优解法。
K50发布当年,卢伟冰“2K旗舰论”并非空穴来风。
OLED蓝色子像素寿命短、衰减快,使得无法做完整的RGB排列,厂商们通过不同排列“共享子像素”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产生了当时OLED屏巨大的像素折损问题,使得1080p OLED细节观感上,相比同分辨率的LCD屏差不少。
为了弥补,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暴力堆参数,用更密集的像素填平折损带来的大坑,最终换回一个令人满意的清晰度。这就是当年“2K旗舰论”的特定历史背景。
至于另一场关于屏幕排列的全民大讨论,大家应该也不陌生,那就是轰轰烈烈的“周冬雨排列”,让更多人知道同样分辨率下,不同屏幕排列的显示效果也有巨大差异。

小米的“超级像素”,即全新的RGB S排列,直接动摇了此前我们评价OLED屏幕清晰度体系的根基。
我们将不同像素排列的机型,一起放在显微镜下比较,就可以轻易看出来了。
由于RGB S排列的每个像素都拥有完整且独立的RGB子像素,在数学上实现了“零折损”。

因此,刻舟求剑去把6.85英寸传统类钻排和6.59英寸RGB S排列放在一个评价体系里,无疑是不客观的——
就像当年1080p周冬雨排列和1080p钻石排列放在一起,清晰度完全不一样。
在其它方面,这块6.59英寸的柔性OLED直屏也都是旗舰水准。
LTPS下最高120Hz刷新率,可自定义设置120Hz / 60Hz两档,支持自定义高刷应用,在软件接口映射了60/90/120Hz档位。
480Hz触控采样率,2560Hz瞬时触控采样率,实测日常锁136Hz,游戏下开启触控增强就能干上去了。
实测支持广色域,内置色彩管理,默认专业原色模式,可切换生动模式,支持真彩显示。
HDR认证支持杜比视界DolbyVision、HDR10、HLG、HDR10+;
实测生动模式下,色域覆盖做到了99.5%的sRGB和84.8%的DCI-P3,色域容积达到了122.7%的sRGB、86.9%的DCI-P3;
得益于全新的M10基材和新型红色发光主材一并都有,阳光模式下亮度最高2000nits,强光25%区域能做到3500nits的峰值亮度。

专业原色模式下,平均ΔE色准达到了0.45的优秀水平。

全亮度DC调光,圆偏振光也来到了2.0。暗光下这次更是在OLED上支持了1 nit DC调光,对比右侧此前机型,最低亮度下明显不刺眼了。

全链路的小米青山护眼3.0,支持节律护眼,支持用眼习惯提示。
前面提到由于是LTPS,因此并没有支持全屏AOD,不过AOD支持常亮(始终显示),并且还给了智能显示。

从K60开始,K系列就形成了标准版用前代验证过的旗舰SoC、Pro用当代旗舰SoC的格局。
K90依然用这个验证过的路子,不过旧瓶也装上了新酒——
通过新一代的散热设计,在当下SoC极限性能多数场景下过剩时,进一步释放前代潜能,同时又不是任何的阉割版,无疑是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骁龙8 Elite早已跟大家见面,我就无须多言为其证明,直接跑分说话。
在3DMark中,Wild Life Extreme得分6761,Solar Bay得分12122,Solar Bay Extreme得分1252,Steel Nomad Light得分2598。
相比首发骁龙8至尊版的小米15,又有了7%~10%的提升。

GFXBench得分如下,基本也都有一定提升。

Geekbench 6.5.0单核3103,多核9907,比起小米15单核又榨出不到4%,多核提升了8%。
内存闪存则都是最新的LPDDR5X + UFS 4.1。
RaptorMark闪存速度测试,得分43240,超越了荣耀GT Pro。读取5413 MB/s,写入4216 MB/s。
综合进行安兔兔V11跑分,得分3404571,比起动辄400W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当然略逊些,但这个成绩降维打一波新的中端那没啥问题吧。

UFS存储扩容技术也有,我这台1TB版本额外扩充了32GB。

13分钟单局5v5王者荣耀的表现相对“稳”,毕竟今年各家旗舰甚至中端,全高几乎都能平均120跑下来,平均3W功耗放在今天也说不上一骑绝尘。

但原神就有点说法了,全高依然稳60这个不用说,在更大的屏幕上却实现了和小米15差不多的平均3.8W整机功耗。
作为对比,同样SoC的荣耀GT Pro都到4.2W去了,REDMI K90实现了更低的帧能耗。

星铁全高60帧,之前测过不少机子大多只能在功耗和释放上保住一头,之前最亮眼的小米15,用3W做到了平均帧率58.5。
K90倒是没这么逆天,但在卡顿次数明显下降的同时,在3.9W的功耗上把平均帧率干到了59.3,平均温度37.7℃,最高温度仅40℃.
作为对比,同平台的荣耀GT Pro平均5.1W功耗做到帧率59.4,平均温度40.1℃,最高温度45℃。

按照以往,大家对K系列影像的期待和小米内部的产品定位,往往是要逊小米数字系列标准版一头的。
但今年卢总的放话,似乎表明REDMI K系列影像也要来一波越级,随后K90 Pro Max官宣搭载光影猎人950主摄和5倍潜望长焦也证实了这一点。
K90 Pro Max的“腾笼换鸟”,让K90的影像也有了上探的可能。
和SoC的区隔策略相似,K90的主摄保持了原先的光影猎人800,但通过新的算法和功能,让标准版更能打了。
日间阴天场景,对比下方同样是光影猎人800的REDMI K70 Pro,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一样的还原和倾向。

来到夜间,上方REDMI K90相比下面的REDMI K70 Pro,在夜景算法上倾向于更好的高光压制(绿框部分)、更纯净更少的噪点——当然也多了些涂抹(左下方地面)。

毕竟硬件几乎不变,这些细微的提升,如果不放在一起精细放大赛博斗蛐蛐的话,也很难察觉。
但新的2.5x长焦镜头,便是第一次来到标准版上了,还加上了In-sensor Zoom技术。
站在五四广场拍摄远处的奥帆中心,统一变焦到135mm(5.5x)左右,REDMI K90(上)相比REDMI K70 Pro的2x人像镜头明显清晰了许多,甚至画面纯净度清晰度好过了小米14。

真正违背祖训的来了,这次AI超级长焦连REDMI K90标准版都有,在20x以上便支持自动开启和强制开启。
栈桥前拍桥上的回澜阁,变焦到30x并开启超级长焦,REDMI K90(左上)明显在四个对比机型中领先,画面相对自然而清晰。
作为对比,缺少AI超级长焦且只有2x原生长焦的REDMI K70 Pro(右上)只能放大到20x,并且已经糊成一片,细节丢失差不多了。
左下角的小米14,似乎还是初代的AI超级长焦算法,油画感极强,几乎失去了真实感。
甚至,把原生5.5倍光学变焦的华为Pura 80拉来也差不多,华子锐化拉的太严重了。

对比就先到这儿,可以看出,REDMI K90这次虽然没换主摄,但这颗长焦以及相应算法的下放确实是给足了诚意。
而软件功能体验上,REDMI K90首次把专业模式下的RAW格式拍照和LOG视频加上了!
其中,1x主摄和2.5x长焦还支持5000万高像素RAW,LOG则只支持1x主摄和2.5x长焦。
要知道,RAW和LOG拍摄一直是REDMI区隔小米的刀法,你就说,卢总给大家喊的话做到了没!
整个相机的精简、操作逻辑也都合入的最新版。
录像支持智能降噪、3D立体录音、耳机返听、音源追焦,专业模式下支持视频收音增益。

支持了运动抓拍。

水印更是支持四种类型(标准、打卡、经典、胶片)18种样式,主流的水印自定义功能也都支持了,比如高斯模糊取色、自定义logo与文字等。

前置录像最高1080p @ 60fps;后置超广角录像最高1080p @ 30fps;主摄最高8K @ 30fps(最长6分钟);2.5x长焦最高4K @ 60fps;录像夜景模式仅支持主摄,最高4K @ 24fps;
后置慢动作最高1080p @ 960fps(3s后半部分为慢动作),1080p @ 240fps不限时长;前置慢动作最高720p @ 120fps。
延时摄影主摄和长焦最高4K @ 30fps,超广角和前置最高1080p @ 30fps。
人像模式支持1x主摄、2x主摄和2.5x长焦。前置摄像头拍照支持0.8x超广角。
续航快充:百瓦更持久!45分钟充满7100mAhREDMI K90采用了7100mAh电池,含硅量达到了10%。
因此,实现了比前代更小的机身下,容量进一步提升了450mAh。
全程默认刷新率、50%亮度、50%音量、单卡开启5G、连接Wi-Fi下,进行如下续航测试。
1小时30分钟长视频(哔哩哔哩)+ 1小时30分钟游戏(原神、王者荣耀全高)+ 1小时信息流App(15分钟知乎、15分钟微博、15分钟小红书、15分钟酷安)+ 30分钟短视频(抖音)+ 30分钟音乐外放+ 15分钟高德导航+ 15分钟微信视频+ 15分钟微信语音+ 15分钟微信聊天朋友圈+ 10分钟电话通话+ 5分钟淘宝购物+ 5分钟美团+ 5分钟1080p@60fps视频录制+ 5分钟拍照,共计6小时30分钟,剩余电量54%。
继续用到1%,如果你不是重度用户,这个成绩“妥妥用两天”似乎也不是大问题?
支持低温超级续航,支持电池健康保护和智慧充电保护,支持显示电池健康度,旁路充电似乎要等OTA?

最高100W有线快充,实测1%到100%充电时间约45分钟,峰值功率能达到近85W。
要知道,小米15的5600mAh也要45分钟左右。从曲线中可以看出,K90快充的高功率时长更持久了。
此外,和小米17系列一样,K90也支持100W的PPS。

REDMI K90出厂就搭载了最新的基于Android 16的澎湃OS 3。
如果你有关注过HyperOS 3,就知道我这个“金凡上桌吃饭”的含金量了。
首先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流畅度提升,我自己的小米14早已升级beta版,而在我用这几天K90的时间里,HyperOS 3整体都是十分丝滑流畅的,在机圈的口碑无需多言。
美学方面你永远不用担心小米,唯一在于这套新的图标有点争议,大家还不习惯。
类液态玻璃的处理也有,但应用的非常克制,比如也只是在搜索框这种地方而已,不会出现可读性大幅下降的问题。

主要功能上,小米的“灵动额头”终于还是听劝删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个新的小米超级岛,整体使用逻辑清晰,点击展开,滑动切换/关闭,展开后直接下拉便进入App。此外还支持长按超级岛拖拽分享内容。

碰一碰和小米/iPhone设备传文件也来了,自然流畅,不需要搜索设备找半天,也不需要提前打开功能了,动画也是十分的丝滑。

安卓人手边没有iPhone和iPad,那来看看澎湃OS3在Mac互联上的表现。
可以将浏览器、微信、相册等App以类似横屏平板的比例来互联,可以同时打开3个App,并且支持一键启用手机热点,还支持了用电脑触控ID指纹解锁手机,无需在电脑和手机间频繁切换解锁了。

REDMI K90依然延续了前代普及的超声波指纹,主要优势还是在于解锁正确率上,几乎轻碰就能解锁。
另外,也支持转圈录入指纹了。
这次,还支持了类似苹果查找网络的无网定位功能,至少在遗失手机时能多一道找回的希望防线。
红外依然放在了手机背面。

由于支持了低功耗摄像头常开,也就可以实现主动视觉感知、极速扫码、悬浮通知智能显示这些智能感知的功能——包括前文提到的AOD智能显示。

另一个重头戏就是BOSE音效了,K90虽然不像K90 Pro Max那么“轰轰烈烈”,但这组双1115F超线性对称双扬,相比之前也是一耳朵可感的明显提升。
具体说来,如果说单扬声器是一个点的单维度单声道发声,以K70 Pro为代表的老机型双扬声器几乎都是二维的立体声。
那么到了K90标准版,就是有了一定的三维纵深感,乐器和人声有了更明显的层次分离了——我们去现场听演唱会、音乐会不就是追求这样的听感吗?
这次也支持了更多样的音效选择调节,两种模式各三种音效,支持自定义均衡器。
其他方面,NFC支持eID,网络支持Wi-Fi 7和蓝牙5.4这些旗舰外围也都不少,还有双频GPS定位,无网通应该也要等一下OTA。

也只有0809马达、USB 2.0这些旗舰级才有的、不够极致的小槽点——
当然K90 Pro Max没有这些问题,所以只要看K90的售价到不到位,就知道这些算不算槽点了(手动狗头)
总结:标准版守家性价比,Pro Max开大整新活REDMI乃至整个小米,从小米12之后就从参数为先转移到了体验为王上,将单一的参数拿出来,或许时常有更强的对手产品;
但做手机就是做水桶,单一长板并不能弥补短板的不足,综合竞争力才是拿下更多消费者的关键。
REDMI K90作为更普世、更大众向的产品,以屏幕为例,能在一众卷2K的大潮中急流勇退,重新思考卷2K的本质,实现了成本、功耗、显示效果的更好平衡,这无疑是站在用户体验角度才能做出的深思熟虑。
在“改变”的一年,我们既看到了小米17 Pro系列、REDMI K90 Pro Max这样打破行业常规,一如当年小米MIX开全面屏先河般的敢为人先,也有小米17、REDMI K90这样守序而不唯参数,重新思考下刀法的守门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