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医能够一直凌驾在中医的头上![话筒]
原创 赵伟民 经典国医学堂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行业要想良性发展,将才的选拔至关重要。因为他的个人意志决定着整个行业人员优胜劣汰的规则,如果这个规则不合理,就会造成庸才当道,人才让道,行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只有他能够按照真正的人才标准优胜劣汰,行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对中医行业来说,选拔一个真正懂中医的人来领导中医,才能够促进中医的发展。可是,几十年来,中医一直就被当成是西医的一个专科,受西医领导下的卫生部管理,其结果就是选拔出的中医掌门人绝大多数都不懂中医,他们制定的政策名为振兴中医,实则消灭中医,中医快速走向了衰落。
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西医一直在蓄意消灭中医,不过有一点是自明的,中医和西医面对的是同一个医疗市场,如果中医发展起来了,西医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比如,中医是天生的全科医生,它可以治任何病,如果中医水平不错,绝大多数疾病都可以在基层获得有效治疗,根本就不用上医院了,这样一来,几乎所有西医院就会破产。说句实话,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我们不能不怀疑主导医疗的西医有这种想法和可能。
事实也正是如此,西医主导的卫生部在中西医资源的分配上,一直都是厚西医,薄中医。比如,在资金分配上,常年中医获得的不及西医的1/10,这直接造成了西医飞速发展,中医逐渐走向萎缩;在医疗资源上,很多直接把中医排除在外,比如传染病的治疗,全科医生的选拔。更严重的是,在中医掌门人的选拔上,真正懂中医的人很难上去,而不懂中医的西医却往往成为中医的掌门人。
显然,对中医来说,这种管理现状几乎就是中医的灭顶之灾。
首先就是卫生部的掌门人,如果他认为中医不科学,排斥中医,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打压中医的发展,扶持西医的发展。这一点从中西医的人数变化就一目了然,解放后,中国人口4亿,中医有50万,西医只有3万。而到了现在,中国人口变成了14亿,西医人数到了800万,放大了200多倍,而中医呢?至今从业人数也仍然是50万左右,而和刚解放时相比能够临床的只有30万,而临床水平不错的,恐怕只有3万左右,相当于萎缩了10多倍。由此可见,如果要发展中医,卫生部的掌门人的选拔至关重要,当他要消灭中医的时候,中医根本没有希望。当然,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中医和西医分开管理,现有的卫生部管理西医,再重新建立中医部管理中医,使中医和西医平起平坐。
其次就是中医局部的掌门人,如果他不懂中医,提拔起来的管理层就没有几个真正懂中医的,制定出的中医政策就没有几个适合中医发展的,这样中医也是死路一条。最典型的就是执业医师法,它直接把师承或自学成才的中医排斥在中医队伍之外,这对中医是致命的伤害,因为它不仅造成了中医传承的中断,而且造成了中医创新的停滞不前。还有药品管理法,它本来只是一个管理西药的法律,却拿来强加在中医头上,让中医削足适履。甚至当下的民间中医确有专长法的制定,完全违背了中医学原理,最典型的一点,中医从来都全科,什么时间变成专长了?
现在我们把振兴中医当成了一项国策,可在卫生部的掌门人和中医局的掌门上的选拔上,却一直都是西医当道,这能够振兴中医吗?比如,眼下中医的掌门人已经换成了余艳红,可她是典型的西医出身。说句不好听的话,当下的中医管理者就没有几个真正懂中医的,何况一个西医出身的人呢?不懂中医,就无法识别中医局的管理层谁更有能力,不懂中医,就无法制定出适合中医发展的政策,虽然掌门人可能有一腔振兴中医的热情,可中医发展靠热情行吗?它需要的是适合中医发展的政策!如果不懂中医,是肯定制定不出来的,而没有适合中医发展的政策,中医只能继续走向衰落。
有时我们真的怀疑,振兴中医是假的,消灭中医才是真的。因为中医过去几十年来快速走向了衰落,可我们却死不承认,还在对过去中医取得的“伟大”成就歌功颂德,当然,过去那些消灭中医的政策也不会改了,继续这样下去,中医恐怕真的要灭亡了!
如果我们要真的振兴中医,必须改变这种管理结构,不能让西医来管理中医。必须让中医独立出来,自己管理自己。这就必须成立与西医平起平坐的中医委,而且还要选拔一个真正懂中医的掌门人,这样中医才真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