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再见爱人》李施嬅8年还教不会的爱:你的允许,才是困住情感的真相

最近一期《再见爱人5》里,李施嬅在“分手/不分手””的卡片上,第一次选择“不分”。原因简单得让人心疼——车崇健早晨主动给

最近一期《再见爱人5》里,李施嬅在“分手/不分手””的卡片上,第一次选择“不分”。

原因简单得让人心疼——车崇健早晨主动给她买了杯咖啡。

屏幕前的观众忍不住叹息:一杯咖啡就让你心软了吗?你是真没被好好珍惜过。

或许,长期被忽视的人,对真爱的辨识能力已经麻木?

1. 相遇陷阱

李施嬅的成长中,父亲长期缺席,一年才能见一次,父位功能严重缺失。

后来父亲公司破产,欠债消失。被男性监护人抛弃的李施嬅,不得不承担起养家重任。

这让她的内心积累了巨大的恐惧:觉得自己不被爱,随时可能被抛弃。

遇到车崇健之前,李施嬅经历了邓健泓等前男友的情感挫折,一次次加深潜意识里的信念——

“我不是无条件被爱的,必须不断付出,证明自己有价值,才配被爱。”

于是,她带着这张“我不配被爱”的旧账单进入关系,第一反应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他能证明我值得吗”。

作家刘墉在《爱为什么总矛盾》 中写道:“人总是‘带着过去’进入新关系,如果不去觉察,旧伤的‘幽灵’就会在新关系里重演。”

不认为自己值得被爱的人,必然吸引不爱自己的人,因为你允许自己被那样对待。

所谓“新开始”,常常只是旧剧本的翻拍。

2. 拯救错觉

长达八年的分分合合,李施嬅不断尝试去改变、去拯救车崇健。

节目中,李施嬅对倪萍、蔡明谈到自己做眼睛手术时,担心演艺生涯受影响,而车崇健既不陪伴也没提供帮助。

大家都表示费解,她望向车崇健说:“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他摔断腿都不告诉我。”

实际上,这是在求证——试图掌控关系、寻找安全感,确认他是否爱自己。

她甚至问倪萍:“我会幸福吗?”

潜意识里,李施嬅知道自己不会轻易得到幸福,所以总要去找那个“不爱自己的人”,因为那才是熟悉的模式。

太多女性误以为“爱是拯救”,长期用拯救当投入,拼了命要改变别人,却忘了救自己。

《爱何必百分百》中写道:“我们常常忙着修补破裂的关系,却忘了最先该修补的是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能吸引并维系一段完整的关系。”

把精力先放回自己,才不会每次被对方的回应牵着走。

把自我价值寄托在改变他人之上,就像在风中筑沙堡——潮水一来,一切归零。

3. 分离循环

李施嬅和车崇健的分手与复合像循环播放:因为忽略或冷漠而分离;因为一杯咖啡或一句道歉而复合。

摄像头放大了日常,也把人的脆弱放到显微镜下。

不断的分手、拉扯,并不是源于真正的爱,而是通过分离验证掌控感,确认对方会不会回来。

问题不是他回不回来,而是她对“被回头”的依赖——只要回来,就仿佛再次短暂证明:“我还有价值。”

每次车崇健不假思索地道歉“对不起,我错了”,哪怕买房子不与她商量,房产证不写她名字,保险不是为她而投,她内心仍会松动。

潜意识里的防线无法彻底推开——她在虐恋里爱并痛着,因为在无法割舍的痛中,她找到了熟悉的爱的感觉。

张德芬在《重遇未知的自己》写道:“当你真正学会了爱自己,那你的人生才会顺畅,世界才会对你温柔以待。”

如果回头才是价值证明,而你的安全感正来自于此,那你永远无法真正安全。

4 拆解循环

那杯咖啡能暖一时,却暖不热八年冷却的安全感。

真正能终结这场循环的,不是他的改变,而是你的觉醒。

别再允许他不爱你,停止修复对方,慢慢学会关注自我感受。

可以从三个小动作开始:

区分被需要和被爱:被需要只是别人用你完成某事来确认存在,被爱是被无条件接纳。

把改变对方改为修复自己:设界限,把安全感建立在自身,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

把注意力从“他会回来吗”转向“我是谁”:不再用别人的回头定义价值,关系才不再是生命审判。

节目后采时,李施嬅说:“我要考虑一下,我是不是催眠了自己?”

这看似简单,其实是把命运从别人手里拿回自己的第一步。

卡尔·荣格曾提醒:“在你将潜意识带入意识之前,它将主导你的生活,而你将其称为命运。”

安全感不源于咖啡和示好,而是你一点一滴把潜意识看明白的结果。

八年,教不会一个人爱你。

不是你教得不够好,而是你一直允许他不爱你。

真正对的人,不会在你破碎时出现来填补空缺,而会在你完整时,为你的生命锦上添花。

爱,从来不是雪中送炭。

当你学会接纳和善待自己,世界自会以温柔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