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治疗水肿的又一法门![给力]
原创 王峰医者
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知母其性苦寒,其性守而不走。与石膏走而不守的特性完全相反。常用于里热津伤的肺热燥咳。如二母丸中知母配贝母,就是典型的清润配清解来治疗咳嗽。
知母苦寒但不燥。上配黄芩清肺火,中配石膏清胃热,下配黄柏泄肾火。
《神农本草经·中品药》
知母,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这个“消渴和热中”类似于西医讲的糖尿病。“除邪气”是古人对病因学一个高度总结,更是一个疾病治疗动态的描述。“补不足和益气”是从扶正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也好理解。
知母治疗水肿
而“肢体浮肿和下水”这个功效。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有些难度。
单从字面理解,水肿病就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了人体内水液潴留,导致或全身、或局部的水肿病证。
知母治疗水肿的治疗方案。金元时期补土派的李东垣在《室兰秘藏·卷下》记载的通关丸算是很有代表性。
黄柏(酒炒)二两,知母(酒炒)一两,肉桂一钱。
主治: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坚如石,腿裂出水,夜不得眠,不能饮食。
图片
李东垣的通关丸,虽然只有三味药。但是治疗面还是很广的。基本涉及上焦心肺(夜不得眠) ,中焦脾胃(渐成中满、腹坚如石、不能饮食),下焦肝肾(小便不通)。
肺为水上之源。肺有郁热,导致渴而引饮。宣降失司,不能通调水道。膀胱化源其绝,故而小便不通。知母苦寒,清其热,化其源。水道自通,小便自利。
脾主运化水液。当脾虚不能健运时。就会把正常的水谷津液变为病理产物。即我们常说的“水气或者湿气”。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病理产物继续加重。就可能出现前文说的“渐成中满、腹坚如石”的病理改变。
如果肾阴不足,膀胱干涸。也可以导致小便不通。此外,真阴不足,无阴则阳无以化。水饮泛滥即为水肿。此时用知母滋肾润泽,配黄柏苦寒。再反佐肉桂少火生气。阴气行,阳气化。水肿自消。
治疗水肿《素问·汤液醪醴论》有段经典的条文。
“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小便),去菀陈莝(活血化淤)。”
这三大法则开启了后世治疗水肿的先驱大门。但是历史是不断进步的,每一个时期。都会出现最优秀的医学家。
就像本文介绍的。补土派李东垣用知母治疗水肿。滋阴化阳,金水互生。也是治疗水肿的一大法门。丰富了中医学的发展,开拓了后人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