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故事:《大家好, 我是微笑哥。
昨天网上看了一个帖子,一个华为员工跳槽到创业公司的吐槽。
大概意思是:奉劝大家不要从大厂跳槽到十几二十人的小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
让大家不要问为什么,因为他每天睁眼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辞职,心里堵得要死。
这个事儿我刚好算是经历过。之前我在北京互联网做研发副总,也算在大厂待过几年;
现在刚好就是上面说的十人左右的小公司,而且我们还就是那种草根创业公司。
很能理解这其中的错配。
首先,我很认同他的观点:不要从大厂跳槽去小公司,除非你去这个小公司当合伙人,一起创业,不然真是找罪受。
在华为好好干,年薪 50 万甚至上百万很常见;在 10~20 人的创业团队里,50 万+ 的工资凤毛麟角。
那么小创业公司对拿 50 万+ 的人,要求就不是一般高了,基本上都要负责带队伍或者搞定一个板块。
大公司的环境、福利、薪资、制度小公司比不了;遇到问题大公司有完善的资源可以解决。
小公司嘛,全靠自己,头铁也得自己硬扛拿下。
大公司你只需要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做好就行;小公司基本啥都要自己去搞,甚至连公司里的很多琐事、小事也得自己上。
另外,小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极差。
我前两天还在星球和大家分享过:最近又有一批老板倒闭了。
上面一有风吹草动,我们这些草根创业者就会成片倒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如果你真的想从大厂跳槽到小创业公司,就一定要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图个啥?
如果只是为了薪资,那创业公司绝对不适合你,来了大概率处处不适应。
这不是谁的错,而是能力与场景错配。
双方期望不匹配、能力不匹配,可能也是事先没有完全沟通好,直接导致双方都很不爽。
多说几句。
我刚做程序员的时候,一直在想什么才是程序员的核心竞争力,想了很久,我认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我就拼命练。
我写的程序出问题我来解决,同事的程序出问题我也去帮忙;历史遗留的 Bug 我来定位。
公司生产出问题了,我第一个冲过去解决。很多一开始我都不懂,但每解决一个,我就把这个问题周边的知识都学会。
最终我成为公司里最能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我的职位也从初级 Java 工程师,到了小组组长、技术经理、架构师、技术负责人、研发副总。
职业和薪资,也随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了职场的高点。
到了现在,我创业了。
看问题的视角从技术变成了商业,于是我也经常问自己: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想了很久,我觉得是“独自赚钱的能力”。
就是当有一天,你原地失业、身边资源一无所有时,能不能从 0 再开始,再次赚到人生的第一个 100 万。
如果你觉得这不难,我觉得,这大概就是成年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再回到职场的话题:如果你有很多选择,哪怕这次选错了,大不了再换一家公司而已。
但如果你本身就很弱,换工作就很难,那就先别发牢骚了,踏踏实实把当前的工作做好才是王道。
我们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
写在最后
想象一下:你在国内花 10 块拿货,在海外能卖 X 美金,这就是跨境电商,不是噱头,是趋势。
出海有35倍理论,国外用户付费率比国内多5倍,汇率有7倍的差距,5*7=35倍红利。
我们做了6个店,每月营收都在高速增长;合作伙伴一个员工负责十几个店单人单月营收十几万,关键利润率在30-50%+。
出海跨境,做了,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我最近在做这个项目,如果你想了解怎么入局、怎么找货、怎么赚美刀,加我注里微信,通过后回复关键字【跨境】,给你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