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英国女囚是澳大利亚的母亲,是她们让澳大利亚的人口从300万增加到一个亿…

英属澳大利亚的建立始于女囚流放,是她们让澳大利亚有了人气,人口暴增…1790年,英国战舰“朱莉安娜号”将221名女囚流放

英属澳大利亚的建立始于女囚流放,是她们让澳大利亚有了人气,人口暴增…

1790年,英国战舰“朱莉安娜号”将221名女囚流放至澳大利亚,其中大半身怀六甲。

她们在鞭打与铁链中求生,以生育狂潮重塑殖民地——1850年,本土新生儿数量超越移民,荒蛮之地终成新家园。

她们是伟大的,被誉为澳洲人的“开国之母”!

18世纪,英国正搞工业革命呢,经济突飞猛进,国家实力噌噌往上涨。

可随之而来的,也是一堆麻烦事儿。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那些有钱的大佬们天天在灯红酒绿里潇洒,而穷人呢?连口饱饭都吃不上。

犯罪率噌噌往上涨,小偷小摸的,抢劫杀人的,啥都有。

政府一看,这可不行啊,监狱都快挤爆了!

政府头疼得要命,想赶紧把这些烫手山芋甩掉。

可甩到哪儿去呢?

总不能放他们出去继续祸害社会吧?

于是政府的官员们就开始琢磨了。

他们一个个西装革履,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抽着雪茄,眉头紧锁。

“这些罪犯可真是难办啊!”一个大佬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要不,咱们把他们送到别的地方去?”另一个大佬眼睛一亮,突然有了主意。

“送哪儿去?”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北美殖民地怎么样?”

他指了指地图上的一块地方,“那儿地广人稀,正缺人呢!”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

“这主意不错,既能甩掉这些烫手山芋,又能给北美殖民地添把劲儿!”

于是罪犯们就被浩浩荡荡地送去了北美殖民地。

一时间,无数罪犯漂洋过海,被送到了北美殖民地。

他们或修路,或建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受着最残酷的惩罚。

可谁也没想到,到了1775年,这项政策竟没法再执行了。

为啥?因为美国革命打响了!

起初英国人根本没把这场反抗当回事。

“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咱们大英帝国可是日不落帝国,打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英国官员们撇着嘴,一脸不屑。

他们先把罪犯关在本国的牢房里,打算等仗打完了再一起送到北美去。

然而这一打就是8年!

美国人的反抗异常顽强,硬是在血与火中挺了下来。

最终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束缚,独立了!

英国政府一看彻底傻眼了。

监狱里人满为患,罪犯们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连厕所里都塞满了人。

“这可咋整啊?”

官员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他们挠着脑袋,苦思冥想。

这些罪犯总不能一直关着吧?

得吃饭啊,得花钱啊!政府的钱袋子也不是无底洞啊!

于是1779年那会儿,英国政府专门搞了个小组,整天就琢磨一件事:美国不收罪犯了,那这些家伙该往哪儿送呢?

“这地方得够偏远,让人想逃都逃不掉。”一个官员用手指敲打着桌面,一脸严肃。

“可话说回来,流放又不是要他们的命,那地方也不能太糟糕了。”

他们开始满世界找地方,这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以前英国打算把几百个犯人送到非洲去。

可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些犯人因为疾病和炎热的天气,跟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地倒下了。

“非洲不行,那地方疾病太多,跟死亡之地似的。”

“印度也不行,那儿太热太潮湿了,犯人去了也是等死。”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议请个专家来问问。

这一问,还真问出点名堂来了。

委员会专门请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博物学家——班克斯。

这家伙可不一般,他跟着库克船长出海,一起发现了澳大利亚。

一提到澳大利亚,班克斯就两眼放光,跟打了鸡血似的。

“那地方,真是块宝地啊!”

他挥舞着手臂,满脸兴奋,“土地肥得流油,都是黑得发亮的好地。”

他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满天飞,跟做传销的似的。

“咱们要是在那儿建个殖民地,用不了多久,肯定发大财啊。”

官员们一听,眼睛也亮了。

“真的?澳大利亚真有那么好?”他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

班克斯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错!那地方,简直就是上帝赐给咱们的聚宝盆!”

官员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

“这主意不错,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他们纷纷点头,开始认真讨论起来。

这一商量就是好几年。

官员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派出了考察队,对澳大利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他们发现,澳大利亚果然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也还不错。

最重要的是,那地方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什么原住民,搞起殖民地来省去了不少麻烦。

于是在1784年,英国政府终于下了决心,打算在澳大利亚搞个流放犯人的地方。

他们选来选去,最终选定了东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作为政治犯和罪犯的正式流放地点。

紧接着的第二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亲自下令,让海军上校菲利普将军去当南威尔士的第一把手,也就是总督,还管着驻军。

1787年5月13日,菲利普带着一大票罪犯和700多名海军陆战队员,浩浩荡荡地乘着11艘船从普利茅斯出发了。

船队一路往南,开向遥远的澳大利亚。

海上风急浪高,船晃得跟筛子似的,罪犯们吐得昏天黑地,连胆汁都快吐出来了。

可他们连句怨言都不敢有,毕竟跟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比起来,这点苦根本不算啥。

舰队就这么一路颠簸,跟喝醉了酒似的,在海上走了大半年。

这一路上,有48个人没了命。但话说回来,在那个时代,能死这么“少”的人,真是走了大运。

殖民的人到了澳大利亚,就开始拼命地开垦种地。

那时候,他们手头能用的家伙什儿少得要命,而且中间也没啥手艺高超的人。

他们住的是破破烂烂的房子,吃的是特别粗糙的食物,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在那里面,囚犯们最头疼的就是粮食问题。

说实在的,植物学湾那地方,根本不像班克斯说的那样美。那的气候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毒蛇毒虫到处都是。

第一年他们种下去的粮食,大半都让田鼠给吃了,牛羊也是大批大批地死。

之后菲利普领着囚犯们一路来到了杰克逊港。

这地方不仅淡水多得很,土地也是又肥又厚,种啥都能长。

说起来这个杰克逊港,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悉尼那个地方。

第二年,一艘装满粮食的船出事儿沉了,殖民地立马就闹起了大饥荒。

没办法他们只能靠抢当地土著的东西,还有打那些笨笨的本地动物来过日子。

囚犯们陆陆续续被送了过来。

但粮食产量一直不怎么高。

种地这事儿本就不简单,更别提这些囚犯里不少是平时游手好闲的“混混”,哪里像是种地的料。

后来菲利普总督特意给政府写了封信,请求派来了50位种田的老把式。

有了他们,大片荒地才被开垦出来,粮食供应这才勉强能够自给自足。

虽然现在粮食的问题已经不那么严重了,但罪犯们使用暴力的行为却越来越多。

之前也说过,被流放到澳洲的那些囚犯,并不全都是罪大恶极的人。

不过在那样的恶劣条件下,罪犯们慢慢就开始更喜欢用“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那一套来处理所有事情了。

谁狠、谁战斗力强、谁背后人多,谁就能抢到更多的吃的,住进最棒的房子。

要不就只能被所有人欺负。而那些最没用的囚犯,就把自己受的窝囊气,全撒在土著头上,他们得找个出气的地儿——找个比他们还惨的阶层,来消消自己在这鬼地方受罪的火气。

在澳洲那片被殖民的地方,犯人们经常打架、抢夺东西,甚至动手杀人。

菲利普总督琢磨着,这可能跟那儿女的太少有关系,总共才191个女的。

评论列表

云破天开
云破天开 6
2025-09-30 07:44
原来澳洲白皮一代都是私生子,[得瑟]
0一壶浊酒喜相逢0
0一壶浊酒喜相逢0 5
2025-10-07 16:29
原来澳鼠都是罪犯之后人
tb324830382
tb324830382 2
2025-10-09 23:18
奥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