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复盘慈禧上位之路:从兰贵人到懿贵妃,她凭借哪些优势征服咸丰?

咸丰二年,十六岁的慈禧被选入宫,离开了生养自己的父母。这一去就是五十八年,从此她再也没有离开过皇家。咸丰皇帝是慈禧唯一

咸丰二年,十六岁的慈禧被选入宫,离开了生养自己的父母。这一去就是五十八年,从此她再也没有离开过皇家。咸丰皇帝是慈禧唯一的男人,但慈禧只是天子众多的女人之一,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登基时,奕詝已十九岁,按照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个年龄结婚、有小孩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道光二十七年,奕詝奉命娶太仆寺少卿富泰的女儿萨克达氏为嫡福晋,这是父皇在间接指定未来清朝的皇后,因为在前一年,他就秘密立储,将奕詝的名字写进了传位遗诏,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道光二十九年至三十年,是咸丰皇帝人生中最不幸的阶段之一,也是迎来重大转折的时刻。在此期间,他失去了三位最重要的亲人,包括嫡福晋萨克达氏、父亲道光皇帝、祖母孝和睿皇后,三代亲属接连逝去,变故发生的如此密集。结婚才短短两年,奕詝就经历了丧妻之痛,相比十九岁嫡福晋的英年早逝,道光皇帝与孝和睿皇后倒是高寿,分别活了六十九岁、七十四岁。道光的驾崩与皇太后的薨逝还有一定因果关系,两人虽然名为母子,实际上只差了五岁,皇太后去世了,按照礼法,道光皇帝也得守孝,他本来就年迈多病,再经一番折腾,也跟着奔赴黄泉。

咸丰登基后,追封原配为孝德皇后,棺材暂厝于田村,待日后陵寝修成下葬,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呀,清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根本没有能力营建皇陵,可她又贵为皇后,总不能随便找块地给埋了,直到咸丰皇帝下葬时,孝德皇后才一同入土为安。

慈禧刚入宫的时候,起点是兰贵人,属于小主之一,不是什么宫女,比她高的等级有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尚具备职业发展空间。从历史记载看,皇帝对慈禧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十年间屡屡升职加薪,咸丰四年晋封为懿嫔,咸丰六年晋封为懿妃,咸丰七年又晋封为懿贵妃,速度已经很快了,但还是比不上当朝皇后,也就是日后的慈安太后,她入宫时身份为贞嫔,当年就直接册立为皇后。慈禧终其一生,也没有在咸丰年间跻身如此高位,顶峰也就是后宫里排名第二的贵妃娘娘。幸亏萨科达氏走得早,咸丰年纪轻轻、初登大宝,不能让中宫一直没人,因此慈安抓住机遇成功上位,否则还得从嫔位慢慢晋升。

在咸丰的后宫里,竞争那是相当激烈,这位皇帝好酒好色,又掌握实权,后宫里的女人自然是少不了,对颜值等方面的要求更不会低。最直观的,可以去河北遵化清东陵定陵妃园寝,那里香冢累累,沉睡着15位咸丰皇帝的妃嫔,包括皇贵妃2位、贵妃2位、妃4位、嫔4位、常在3位,再加上定东陵里的慈安就16位了,还有那些没有葬入皇陵、地位比较低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皇后没有原则性的过错,一般是不会废的,皇贵妃一般不会册封,慈禧实际上已经达到力所能及的最高职位了。她凭借哪些优势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呢?

首先当然是容貌出众,虽然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其晚年照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普通的老太太,跟颜值高似乎不沾边。但德龄在她的著述中,写到七十多岁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说明是有基础的、有底子的,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在野史中,对于慈禧的出身有很多的非议、嘲讽、讥笑,但对于她的颜值则颇多赞誉,《清朝野史大观》写道:“西后每一上街,道路两边看热闹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是天仙化身也不过如此。”《满清外史》记述道:“小的时候,她(慈禧)就聪明伶俐,美貌绝伦,天下无双。”入宫后,咸丰皇帝有着“五春”,也就是五位姿色绝伦的嫔妃,包括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最后一个便是慈禧居住的“天地一家春”,更有甚者将咸丰对慈禧的宠溺与唐明皇、杨贵妃做对比,其中固然有红颜祸水的论调在里面,不过也肯定了她硬性条件的出众。

在老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对于咸丰和慈禧的初次邂逅,有过一段镜头。慈禧在圆明园,看到咸丰走过来了,便吟唱动听的江南小调,此举成功吸引皇帝的注意,随后得宠。这在野史中是有出处的,并非空穴来风,大意是她爸爸惠征担任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慈禧作为家属陪同赴任,生长在南方,所以对当地的小调非常熟悉,“都能琅琅上口,曲尽其妙”。但这显然不是真的,根据档案中的惠征履历,他南下为官的时候,慈禧都已经入宫了,不可能在江南生活过,耳濡目染什么小调了,这明显是根据惠征官职发挥出来的桥段。

其次是生育皇子,立下大功。在康熙朝,嫔妃怀孕是种本能;到咸丰朝,嫔妃怀孕是种本事。咸丰皇帝一生只有两儿一女,儿子是慈禧生下的同治皇帝载淳,只活了十九岁;还有玟嫔生下的多罗悯郡王,从“悯”字可以看出,是个短命夭折的皇子。女儿是丽妃生下的荣安固伦公主,结局也不是很好,二十岁那年产后患天花去世,红颜薄命。

换言之,咸丰年间,健在的皇子只有载淳一人,要是皇帝驾崩了,根本没有其他选项,正因为稀缺,慈禧的贡献显得弥足珍贵。这么多妃嫔,才生了这么点孩子,还都是短命鬼,没有一个活过二十的,问题显然出在咸丰身上。对比一下先帝道光,前半生也没几个孩子,五十岁以后突然焕发第二春,奕詝、奕訢就是这一批的产物,六十多岁后,道光还生了好几个,真是老当益壮。咸丰属于一代不如一代那种,等到同治、光绪、宣统,子嗣这块干脆就清零了。

最后是能力,慈禧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伺候皇帝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说不定哪天惹毛了,打入冷宫、凄凉死去,《清稗类钞》记载,慈禧“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察言观色能力很出色,可以预判咸丰的想法,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特别清楚,情绪价值给到位了,再加上颜值巅峰,皇帝当然欲罢不能。慈禧还有个相对而言比较出众的地方,他懂些文化知识,能写字,还会做画,虽然掌握的程度不是很深,但和同时期的其他女子相比,也处于平均水平之上了。

咸丰刚登基时,血气方刚,还想有一番作为,可惜道光给他留了份“新手大礼包”:太平天国运动,清廷很快失去了江南大部,北伐军甚至逼近天津;英法联军也趁势入侵,攻破大沽,逼迫朝廷签订不平等条约。天崩开局下,咸丰焦头烂额、苦不堪言,面对种种疑难问题,他意志消沉,经常用醇酒、美人、戏曲、鸦片麻醉自己,上班已成为负担。慈禧至少能写点字,有时候皇帝就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思批批折子,当当工具人,减轻点工作量。反观其他嫔妃都无法做到一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价值又体现出来了。

如果咸丰寿命再长一些,哪怕多活个十年,皇子没准更多了,载淳也长大了,形势都会变得很不一样,届时慈禧能否垂帘听政很难说。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不可逆的。容貌、书画、生育皇子是慈禧的天赋与能力,官宦家庭出身、皇家选秀机制是她的平台,咸丰的英年早逝、载淳的幼小是她的机遇,缺一不可,但她同时都具备了,最终叔嫂联手,染指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