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前,一辆车新能源版本一般会比燃油版本平均起售高4-5万元,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量还比较少,而三电的研发成本又很高。 随着电动化渗透率提升,在售价端做到“油电同价”已经是大势所趋。对车企而言,也会刻意拉低新能源和燃油车之间的价格差异,以刺激更多的消费者在传统动力和新能源之间选择新能源。 要做到“油电同价”的前提是规模,规模上去了,成本才能做低,所以,这个阶段,市占率要比单车利润更为重要。 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城等很多自主企业已经大声喊出“油电同价”,合资企业也一定会跟进。



两三年前,一辆车新能源版本一般会比燃油版本平均起售高4-5万元,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量还比较少,而三电的研发成本又很高。 随着电动化渗透率提升,在售价端做到“油电同价”已经是大势所趋。对车企而言,也会刻意拉低新能源和燃油车之间的价格差异,以刺激更多的消费者在传统动力和新能源之间选择新能源。 要做到“油电同价”的前提是规模,规模上去了,成本才能做低,所以,这个阶段,市占率要比单车利润更为重要。 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城等很多自主企业已经大声喊出“油电同价”,合资企业也一定会跟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