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不羡慕任何一个走进婚姻的人”

“我不羡慕任何一个走进婚姻的人”1945年3月20日清晨6点,酱园弄85号,发生了一起杀人分尸的血案。死者是一名叫詹云影

“我不羡慕任何一个走进婚姻的人”

1945年3月20日清晨6点,酱园弄85号,发生了一起杀人分尸的血案。

死者是一名叫詹云影的租客,外号詹大块头。杀人者是她的妻子詹周氏。其用菜刀砍杀丈夫后,分尸装入皮箱,企图移尸灭迹,因血滴到楼下,被二房东发现报警,由此案发。

这就是民国四大悬案之一,酱园弄杀夫案,也是陈可欣导演电影作品《酱园弄悬案》的原型。

不谈电影,只说案件。

詹周氏,詹是丈夫的姓氏,周是养父的姓氏。

詹周氏原姓杜,自幼父母双亡,8岁时被亲戚送到养父处,名为养女,实为使唤丫头。17岁时由养父母作主与詹云影订婚,21岁时正式出嫁。

詹云影,比詹周氏大两岁,自幼在当铺做学徒,为人精明干练,主要负责当铺典当物品的估价,后因染上赌博被当铺老板开除。继而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旧货商店。

詹周氏本是苦命人,满心以为结婚后可以过上新生活。结果婚后第三个月,詹云影便出轨当铺里的一个名叫兰喜的丫头。兰喜怀孕后,詹云影把她领到家里来,由詹周氏照料。生下孩子后,詹云影不想要,本打算将孩子打死,被詹周氏阻止,最终把孩子送给了邻居收养,又帮兰喜改嫁。

詹云影做的旧货生意发了一点小财后,整日在外鬼混,既不把赚的钱拿回家,也不允许詹周氏外出打工。一来觉得妻子出去打工给自己丢人,二来担心她出去找男人。詹周氏只能到处跟人借钱、赊账,过得十分潦倒。

不但如此,詹云影还酗酒、赌博,回到家还经常家暴詹周氏。绝望的詹周氏曾喝消毒剂自杀,结果被邻居及时发现,捡回来一条命。

终于在一次家暴之后,万念俱灰的詹周氏,向熟睡中的詹云影,举起了那本来打算出去摆摊卖排骨年糕而买的菜刀。

一切都结束了……

案件经过审理,排除了有其他帮凶的可能性,最终判定詹周氏死刑。

宣判后,女作家苏青在《杂志》上发表《为杀夫者辩》一文,首次呼吁刀下留人。阐述詹周氏在生活中无人援助,也没有反抗能力,她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自杀便是杀人。

《东方日报》也刊出姚明点律师向高级法院提起上诉的消息,其指出,詹周氏曾自杀,最后的杀人分尸是因不可抑止的崩溃而疯狂,酿成惨案。

有发声建议从轻处理的,就有反对的,彼时亦是多方观点的交锋,一时间成为热议案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詹周氏的命运。

尽管如此,詹周氏不服死刑判决的上诉还是被驳回了。

关键时刻,一位教堂嬷嬷替詹周氏作伪证,说她已经怀孕,依照法律,孕妇必须生完孩子才能执行死刑。于是,詹周氏的刑期又拖了几个月。

正是这几个月,让詹周氏的命运有了奇迹般的转机。先是抗战胜利,日本递交了投降书。继而詹周氏被改判为有期徒刑十五年。解放后,詹周氏根据安排,到苏北的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直至刑满出狱。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出狱后的詹周氏,与农场里的炊事员结了婚,从此更名为周惠珍。两人一起携手度过了三十年的幸福岁月。

直到去世,她再没回过上海,也再没回到那个叫“酱园弄”的地方。

虽然这是一个典型案例,但是也是过去那个年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了那个年代无数女性的挣扎与困境,她们地位低下,奉行“夫为妻纲”。面对丈夫的出轨、家暴她们无力抵抗,也无法逃走,要么忍受,要么就像詹周氏一样,挥起了反抗的“菜刀”。

幸运的是,时代在进步,不幸的是,有些东西还在重复,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北大女生包丽被男友长期PUA,自杀身亡;两年被家暴16次的小谢,需终身带着粪袋生活。

施暴者以“爱”之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无情伤害。

“为什么不离婚?”当年詹周氏庭审时也被问过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詹云影不同意离婚,“说可以等待我先去轧姘头,这样可以使他省去一笔赡养费”!

愿每一个人的困境都能被看见,愿每一个生命的尊严都能被守护。

“我不羡慕任何一个走进婚姻的人”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