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辈子的人怎么过,我们这一代人几乎也在重复。
前段时间聚会,几个三十出头的老同学坐在一起,聊着聊着都沉默了。
阿强叹了口气说:“你们发现没?我们好像都活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老张接话:“是啊,小时候觉得自己至少得混出点样子,结果现在一个月挣七八千,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
阿强笑了笑,苦涩得很:“我现在的生活,和我爸当年差不多。早上挤地铁去上班,晚上回来就想瘫着。一个月工资刚够家里开支,还得想着孩子的奶粉钱。”
大家都没说话,因为那画面太熟悉了。
我们父辈那代人,年轻时吃苦、攒钱、供房、养娃;
我们这一代,也是一样,只是换了个时代,苦的方式变了。
以前他们骑自行车去上班,现在我们挤地铁、开电动车;
以前他们存钱为了修个房,现在我们贷款买房;
以前他们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现在我们一样焦头烂额。
生活没变轻松,只是换了个模样继续压着人喘不过气。
阿强说他每个月到手9000,房贷4000,孩子上幼儿园2000,水电生活费1500,爸妈那边再寄1000。
“到月底,剩两三百块。就这,我媳妇还说得感谢我努力。”
说完他自己都笑了笑,那笑声里全是心酸。
老张点头说:“其实咱们这代男人挺可怜的。你不敢生病,不敢失业,不敢说累。你倒下了,家就散了。”
我问他:“那你觉得什么时候能轻松点?”
他摇摇头:“可能要孩子工作以后吧。但到那时候,我们又该操心他们结婚买房了。”
这句话像一把刀,扎在每个人心里。
其实,这就是普通男人的一生——
少年时被教育要上进;
青年时被逼着成家立业;
中年时被生活压弯了腰;
等老了,好像什么都有了,又什么都没了。
我爸年轻时候也一样。
他那时候每天下地干活、晚上修家电,攒钱供我上学。
现在我工作了,他经常说:“你现在过得比我当年好多了。”
可我知道,其实并没有。
只是时代不同,苦的内容换了。
以前他们的“苦”在体力上,现在我们的“苦”在精神上。
以前他们累在田地里,现在我们累在格子间里。
但那种“为了活下去”的焦虑,从没变过。
阿强说:“我有时候真羡慕那些有背景的人。人家二十多岁就在家里帮忙接盘,我们三十多岁还在为首付愁眉苦脸。”
老张叹气:“这社会啊,普通人只能靠命拼。运气不好,努力也白搭。”
听着他们这么说,我突然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像在跑步机上拼命奔跑。
你以为自己在往前走,其实只是原地打转。
小时候,我们以为成年人的世界很酷;
长大后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是“账单”和“责任”。
有人说,男人就得扛;可谁又真的想一辈子都活在扛的状态里?
有一次我妈问我:“你现在工资挺高吧?要不多攒点钱买房?”
我笑着说“好”,可心里苦得要命。
我知道她不懂,现在的工资再高,也抵不过高房价、高物价,还有那一点点安全感的焦虑。
我们这代男人,活得太现实了。
我们不敢做梦,不敢冒险,不敢休息。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人平安、账单不透支、月底还有点钱。
看似简单的愿望,其实已经让人拼尽全力。
有句话说得对:“普通人的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
你努力工作、结婚生子、供房供车、照顾老人、操心孩子,
到头来,除了责任,什么也没留下。
阿强喝了口酒,淡淡地说:“也许我们这一生,注定就是普通人。没啥惊喜,也没啥传奇。”
老张点头:“但至少,咱也没躺平。能养家糊口,就算尽力了。”
是啊,普通男人的一生,也许平凡,也许辛苦,
可我们都在默默撑着。
撑着房贷、撑着责任、撑着家。
这一代人,过得惊人地相似,
但至少我们没有逃。
我们最终活成了大多数,
也活成了父母希望的样子——
虽然累,但一直在努力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