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既燃又治愈,《灿烂的市集》如何点亮品牌与文旅?

文|方略一档综艺能火到什么程度?《灿烂的市集》给出了答案。没有顶流,没有炒CP,甚至连华丽的舞美都省了。就是一群人,真的

文|方略

一档综艺能火到什么程度?

《灿烂的市集》给出了答案。没有顶流,没有炒CP,甚至连华丽的舞美都省了。就是一群人,真的在街头摆摊卖东西。

结果呢。

景德镇的炸鸡排摊被挤爆了。成都抚琴夜市的卡通煎饼,排队5小时。买到手舍不得吃。

这年头,还有什么比"真实"更稀缺的吗?

01

说起来,市集这东西其实不新鲜。

小时候谁没逛过夜市?烤串、凉皮、套圈游戏。那种烟火气,是写在基因里的。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集变成了"网红打卡地"。精修过的摊位,摆拍的笑脸,连小贩的吆喝声都像背台词。

《灿烂的市集》不一样。

它真的让明星去做市集主理人。不是演戏。是真的要算成本、招摊主、想营销方案。限时筹备,营业额PK,没有剧本,没有彩排。

李沁穿着那身复刻的唐代明光铠,不是为了美,是为了让人相信。她演的那个女将军,真的会穿这样的盔甲上战场。

央视《国家宝藏》都专门拍了。说这是"用文物精神拍剧"。

观众不傻。你糊弄,他看得出来。你较真,他反而愿意陪你到最后。

02

最让人意外的,是那些素人摊主。

"有声鸡蛋仔"的一家三口。听力有障碍,只能用手势交流。但每一份小吃都做得扎扎实实。

郭俊辰主动帮他们录"解释视频"。陪着出摊。那个无声的摊位里,满满的都是生活的韧劲。

"猴哥"从无人问津的小摊开始。靠一张飞饼"飞"成百万粉丝的摊主。把平凡手艺做成闪光的事业。

嘟嘟西瓜哥那句"生活很苦,但我的西瓜很甜"。

真的。一句话就把人听哭了。

这些故事,没有刻意煽情。却带来强烈的真实共鸣。你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

节目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03

品牌方也疯了。

三得利乌龙茶成了节目独家冠名商。不是硬塞广告,是真的融进了内容里。

主理人动员大会的"脑暴时刻",人手一瓶。游戏挑战的核心道具,还是它。线下市集里,最亮眼的摊位。

甚至创作出冰镇乌龙茶小龙虾。实用性和趣味性,都有了。

明星的日常饮用,口播背书。素人摊主主动分享自家产品和乌龙茶的搭配。

这种沉浸式种草的真实感。比硬广告强太多了。

更关键的是,品牌通过市集在线下高频触达年轻人。再通过"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的线上线下联动。放大传播力。

从内容种草到终端消费,链路打通了。

04

城市也跟着火了。

长沙、成都,本来就是网红城市。但《灿烂的市集》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它们。

不是橘子洲头和太古里。而是抚琴老茶馆里的川剧清音,东郊记忆里71岁的滑板手梁伯。

56岁的环卫工人晴姐,通过运动重拾自信。女子匹克球俱乐部主理人阿卯,展现运动的社交魅力。

这些真实、鲜活的人物故事。共同勾勒出城市包容、热情、充满朝气的肖像。

观众跟着综艺打卡同款路线。与当地年轻人重建温情日常。在感受在地文化的同时,自然推动了线下社交和消费。

东郊记忆9月游客暴增47%。抚琴那家"第一烤"茶馆,从每天卖不到一百碗红糖冰粉,到排队两小时。

顾客不是来喝冰粉。是来"认领"一个被遗忘的生活仪式。

真正的城市魅力,不在网红墙,不在直播带货。而在街头巷尾那些没人给掌声,却从不放弃活着的人身上。

《灿烂的市集》用真实的温度,完成了对"流量经济"最温柔的反叛。

不是谁火了谁就有价值。而是谁活得认真,谁就值得被看见。

这档节目聪明的地方在于,它不做"展示",只做"打开"。它用"既快又慢""既燃又治愈"的风格平衡,满足年轻观众对真实线下社交、情感联结的需求。

同时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文旅价值。

真实,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