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数字孪生技术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关键桥梁,已成为推动智能制造、智慧运维、数字城市等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其本质是基于多源异构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和实时交互机制,构建物理实体的动态虚拟映射,实现“虚拟实体”与“真实对象”之间的双向同步与闭环优化。该技术不仅打破了传统信息系统与物理世界之间的壁垒,更在复杂系统建模、动态仿真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价值潜力。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指通过多物理场建模、实时数据采集、传感器网络、仿真引擎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构建一个与物理实体高度一致的虚拟模型,能够动态反映、预测和优化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综合性技术体系。
200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格里弗斯提出在计算机的虚拟世界,建立一个跟实物一模一样的模型,他把这个模型叫做数字孪生体,这也就是数字孪生技术的雏形。然而这项新技术并未在当时受到重视。直到201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提出数字孪生的概念,并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航天器的设计和运维,有效地降低了建造成本和运维成本,此后数字孪生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开始应用于工业制造等领域。根据Gartner和IDC等机构的研究,数字孪生技术在2025年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必选项,尤其在制造业、能源行业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其应用规模和价值正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工业互联网中,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重构传统生产模式,推动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转型。典型案例如以亮相于智博会中央展厅的“GSWE(Geega Smart Works & Education)智能化柔性制造示范场景”为例,广域铭岛以“混线排产、柔性定制”的岛式作业模式为核心,可开展虚实融合、软硬一体化及多技术跨界融合集成测试。该示范场景将数字孪生和真实产线融合在一起,通过数字信息对物理实体的数据、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对产线的生产状态进行预测,从而快速搭建和验证不同行业的相应解决方案,为新技术进入实际应用提供可靠支撑。
在整车制造为代表的离散行业,广域铭岛通过建设数字孪生系统,连接工厂各个运行单元,实时展示设备详细信息和运行状况,实现对整厂生产流程、排产计划、物料调度、AGV动态路径规划的仿真与管理;结合工艺质量提升APP、柔性计划排程系统、场内仓流协同管理平台、能耗优化系统等一批自研工业软件,实现对参数、设备的自动调试、提供优化建议,减少企业全生命周期对人工经验的依赖,整体实现高智能化的柔性生产,达成提质降本、增效减排等精益目标。

尽管数字孪生技术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在大规模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数据采集与标准化问题在跨系统集成中尤为突出,不同厂商设备的数据格式与传输协议差异,增加了系统兼容性难度;模型精度方面,传统物理模型难以完全覆盖复杂工况下的多变量耦合现象,需结合人工智能实现动态自适应;此外,实时性与计算资源的矛盾也制约了高保真孪生体的广泛部署,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
然而,随着AI大模型、5G通信和边缘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孪生正朝着轻量化、实时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数字孪生技术将实现从“单点应用”到“全链路协同”的升级,成为推动汽车制造、智慧城市、能源管理等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
数字孪生技术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更是产业变革的催化剂。它以虚实联动的方式,打通了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界限,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生态的逐步成熟,数字孪生将在未来十年重塑产业格局,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