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要等父母发火才听话,问题出在哪?
昨天晚上临睡前,妈妈很生气!
好像又是因为姐姐写作业太磨叽,又爆发了!
妈妈平静地跟我说:“好好说一百遍没用,非得拍桌子吼他,才动一下。”
能看出她有些懊恼,没控制住觉得自己也没做好,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能理解,毕竟这样的场景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我觉得孩子并不是故意逼咱们发火,更多地可能是他们已经养成了“敌不动我不动”的坏习惯。

有时候妈妈喊姐姐:“快来收玩具,马上要吃饭啦。”
“等一下!”
再提醒一次,她还是“等一下”。
直到妈妈脸色一沉,声音提高,她就会立刻行动。
不是她听不见,而是她已经习惯了,说等一下可以再玩一会,只有当妈妈语气变了,才会意识到这次是真的。
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喊太多遍,孩子自然就分不清哪一句是真的要做。
有时候我就跟妈妈说,说一次就够了,他自己也知道饿,现在不吃就晚上再吃,告诉他们一日三餐少吃零食的生活规律就够了。
慢慢都不用咱们说,到饭点他们就喊饿了。
我们发火的时候孩子只有害怕有的家长觉得发火有用,只要孩子没达到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就开始发火。
殊不知这样的孩子早晚被吓傻!
就拿昨晚姐姐写作业太墨迹,妈妈爆发这个事来说,表面看作业按时写完了。
但实际的结果是,妈妈懊恼,孩子满脸疑惑,感到害怕。
害怕那个突然变得陌生的妈妈,害怕得不敢多拖延一秒,但更可怕的是姐姐可能压根都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发火!
我跟妈妈说:“有时候担心孩子,想让他有个正常的作息没错,但是不是可以让他亲自经历一下,用一两天不正常的作息换来他经历后的觉悟是不是也没什么?”
跟一生比起来一两天真的没什么。
被吓多了的孩子,时间久了,他们就习惯看我们的脸色,学会隐藏情绪,变得敏感焦虑。

我几乎没有对孩子发过火,我非常赞同樊登老师说的那句话,“经常跟孩子发火的家长跟孩子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常提醒自己:提醒和边界,一定要分清。
比如小妹看动画片,我会先说:“咱们约定好只看半小时,现在时间到了,要关掉了。”
小妹有时会噘嘴,一边哭一边偷偷看我。
以前我可能会心软,但现在我只会蹲下来告诉她:“我知道你舍不得,但咱们说好的时间到了。明天还能继续。”
几次之后,她就学会自己关电视了。
我觉得孩子明白了,咱们大人不发脾气也可以说到做到。
这种态度,我叫它“温和而坚定”。
语气温柔,但行动坚决,孩子也会慢慢学会尊重规则。
被接住的情绪,才能换来被听见的要求还有一个细节:孩子不听话,有时候不是故意的,而是他还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里。
比如姐姐画画的时候,妈妈说“该洗澡了”,她往往会说“等一下”。
如果硬打断,她会很不情愿。后来换了种说法:“好,等你把这只猫画完,我们就去洗澡。”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也渴望被理解,否则会越来越抗拒。

其实我跟妈妈也都在慢慢学做父母。
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孩子必须得听话,我更希望他们能感受到爱。
哪怕有时候他们会哭闹,会磨蹭,只要咱们做家长的能控制好情绪,他们迟早也会学会为自己负责。
你家孩子也是非要等你发火才动吗?欢迎发表不同观点,我们一起成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