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说停就停!印度的 “突然转向”,藏着多少对美博弈的小心思?

据美国CNBC网站24日报道,在美国决定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之后,印度最大的俄罗斯原油买家、私营企业信实工业

据美国CNBC网站24日报道,在美国决定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之后,印度最大的俄罗斯原油买家、私营企业信实工业决定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这一决定看似突然,实际上隐藏着印度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战略博弈和转向。

一、所谓的“合规调整”是否是制裁压力下的迫不得已?

印度每天进口的原油总量为160万桶,作为印度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信实工业每日进口量高达63万桶,占印度总进口量近40%。尽管其发言人在声明中强调“调整运营以满足合规要求”,表面上看是商业决策,实际上是对美国制裁压力的直接回应。

俄罗斯开采原油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等印度国有炼油企业正在审查其与俄罗斯石油贸易文件,以确保在美国制裁后,不会直接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进口石油。此举意味着印度对俄罗斯原油的依赖踩下了急刹车。

但这将产生一个严重后果,此前俄罗斯石油占印度进口总量的比例已从3%飙升至三分之一,停购导致的供应缺口短期无法填补,必将推高印度石油进口成本,可能加剧印度通胀与财政负担。

二、断腕式停购能否换来美国的贸易利好?

美国CNBC网站直言,印度弃购俄罗斯石油背后,可能为美印贸易协议谈判扫清障碍。印度对俄罗斯原油的大规模采购,长期是美印贸易谈判的争议焦点。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和此前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之一,如今主动“断腕”,被认为是在向美国示好,为自身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印度选择此时转向,既规避了美国次级制裁风险,也为未来与西方深化合作铺路。

莫迪与特朗普

但美印贸易协议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失,如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其农业和乳制品市场,这触及印度数亿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印度政府不敢轻易触碰的底线。同样,“印度制造”政策下的关税壁垒,也与美国所谓的“公平贸易”直接冲突。

此外,印度长期奉行的“战略自主”外交,此次向美国压力低头在国内恐怕会引发争议。如果不能换来对等的贸易利益,莫迪政府将面临“两头落空”的尴尬境地,既失去廉价的俄罗斯石油和民众支持,又未获得预期的美国回报。

俄乌战争

综合来看,印度的“断腕”之举,更可能换来的是有限度和象征性的贸易利好,双方可能会先推动一些分歧较小、易于达成的领域达成早期协议,例如恢复印度的普惠制(GSP)待遇、有限度降低某些特定工业品(如机车零件、化工品)关税等。另外,美国可能会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军事装备合作生产等方面给予印度更多便利,一定程度上满足印度对技术和国防自主的渴望。但这些成果远未触及核心矛盾和利益。

三、大国棋局中的印度未来将走向何方?

俄乌冲突后,印度一边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通过中间商赚取差价,一边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如今美国制裁加码,印度迅速调整策略避免与美对立,正如欧亚集团分析师指出的那样,“印度在美俄之间的摇摆,本质是利益最大化的计算,而非意识形态站队。”

普京与莫迪

综合来看,印度未来的战略将是向美国靠拢,同时淡化与俄罗斯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制衡中国是双方最坚实的战略黏合剂,因此对美国的战略将会是战略靠拢但非盟友。与俄罗斯的关系,俄制武器占印军装备六成以上,这种依赖无法一时切断,俄罗斯仍是印度有价值的政治伙伴,只是接下来印度将逐步减少对俄制武器和能源的依赖,但会维持一种“不触怒美国”的低水平合作,作为维持对美博弈、争取利益的筹码。

总而言之,在美俄博弈的硝烟中,印度正试图在能源安全、经济成本与外交利益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继续在“摇摆”中寻求“再平衡”,以实现印度的“大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