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演义》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去打仗的士兵,会有各个不同年龄层的?甚至还有不少老弱病残,不应该都是年轻人吗?(比如我们国家的征兵是有年龄限制的,明显是只要年轻的)
还有,当时诸葛亮缺粮时,他用了一个策略,让士兵跟百姓一起干活,还减免赋税。 名场面就是跟司马懿干架的时候,诸葛亮一边装神弄鬼,一边让手底下的士兵快速收割成熟的麦子。
我第一反应觉得:这个策略也太强了吧!
好巧不巧,今天突然从花木兰的故事得到了答案,具体是这样的: 实行的制度叫“府兵制”,简单讲,你是军人,打仗的时候你就去打仗,不打仗的时候,你就跟普通老百姓一样种田生产,你们家叫做“军户”,你们家可以享受减免赋税和徭役。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年龄段的人去打仗? 跟这个制度有关系!发动战争了,朝廷跟你们家要人,你们家是可以自行商量由谁作为代表去上战场的。 “自行协商”,代表着制度是弹性的,不指定某一位家庭成员。
有的家庭可能是爷爷上场,有的家庭可能是爸爸上场,有的家庭可能是儿子上场…… (ps:比如儿子还年幼的,可能就是女儿上场,比如花木兰的案例)。
而诸葛亮的策略,叫“寓兵于民”。 啊,我好像又懂了一点点。
嘉嘉
好巧不巧,三国的时候还没有府兵制。
长街
在三国不叫府兵,叫屯田[呲牙笑]
砍服砍到手抽筋
季汉兵制并不固定,不像曹魏家大业大的征兵制,也不是东吴江南世家的领兵制,非常混乱,有征兵有领兵,甚至有少数民族部队,总之北伐就是大家出力,以汉中兵为主,成都军区支援一点,永安军区支援一点,江洲军区支援一点,加上南中迁移过来的蛮兵,抠抠搜搜聚集几万人北伐。所以诸葛也好,姜维也好,只许胜利,不许失败,比如一伐在取得重大战果后,因为马谡违反军令,士卒离散,死者甚重(无确切人数说明,预估不会超过五千人),诸葛要自贬三级,而结合一伐始末,本来三郡唾手可得,只是因为马谡违令(史官陈寿明确马违亮节度,且陈寿的父亲就在军中,后被亮军法处置,所以陈寿很清楚当时的情况,没必要说谎)亮还要通过自贬平息众怒,可见必须要团结一切力量北伐,且不能冒险。姜维大败王经,杀伤魏军数万人,魏陇西防线门户大开,但因为邓艾料敌在先,胡济失期不至(可能受反对派影响,成都方面黄皓、汉中胡济不支持),兵败段谷,死者甚众(魏记载杀敌数千,都是虚报惯例后的结果),姜维也要自贬扛责任,也就是说蜀国军政混乱,北伐旗帜太难维持。
嘉嘉 回复 03-24 16:58
我的看法刚好相反。诸葛亮北伐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而姜维北伐就带有明显的目的,就是因为内部混乱,所以才要举起北伐的大旗,这是先帝和丞相的遗命,谁也不能反对(明面上的反对),所以才能名正言顺地要兵要资源。
砍服砍到手抽筋 回复 嘉嘉 03-24 19:34
姜维后期必须佣兵自重,否则黄皓和诸葛瞻不会放过他,毕竟是一个外来户。但姜维这个大汉最后的大将军确实忠于汉室,忠于北伐理想,否则不会家无余财,也不会不顾全家生命危险“一计害三贤”了
地狱绘图
所以从冷门的角度讲,工业化以后,农业开始机械化,规模化,化肥农药啥的也减少大量工作量。于是更少的人种更多的粮,抽出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工厂的同时,征兵数量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于是动辄短时间动员十万八万部队填前线轻轻松松,战争的节奏与规模也同时增加。
和平使者
王安石变法的一个内容就是军改,这个具有时代性的,和工业化关系不大
零点沸冰
看见有人说府兵制那个时候没有我就放心了
fona
各个朝代兵制都不一样,你扯什么犊子呢。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官人
告诉老墨我要吃火鸡面
冷月。
有老兵啊,二战时候德国最后都准把童子军投入战场了,只不过没实现,不过17.8岁有在亲卫队,算是希特勒的心腹部。
ENDLESS♡夕阳
[得瑟][得瑟][得瑟]指望官二代富二代当兵?
liyongheng1231 回复 03-11 19:55
和平时代会去镀金,战争年代比谁跑的都快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霸王龙
PS:花木兰也是南北朝的事情,还是和三国不搭边。在汉朝,不是每户抽丁服兵役,而是大约以十户为单位征兵,所以某一家没有合适的服兵役人选是不会被抽调的。
雨夜听风 回复 03-11 07:52
十户为一甲,一般二抽一,一户人家有兄弟两就要去一个,人数不足,就抽签决定[呲牙笑]
北府荣耀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吐舌头眯眼睛笑]
三清鱼
司马懿智力不行,用替身不新鲜,咋会被忽悠了。小时候看三国也是迷了醉,现在一想都是稀碎
雨夜听风 回复 03-11 07:50
他装孙子装了一辈子,后面最大赢家[呲牙笑]那里不行了[得瑟]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
100年不坏
小编闲得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