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1年,八岁的玄烨在紫禁城登基,年号康熙。
谁曾想到,三百六十年后的今天,这位开创盛世的帝王,竟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遭遇了一场“身世危机”。
近来,有网络传言称:康熙根本不是顺治皇帝的亲生子,而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后代!

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这些被热议的“野史”讲了些什么。
传言称,孝庄太后(即大玉儿)在皇太极在世时并不得宠,皇太极甚至将她作为政治工具,派去与前朝重臣“谈判”。
后来,孝庄奉命劝说明朝降臣洪承畴归顺大清。
正是这段“孤男寡女”的私下会面,成了网友们猜测的开端。
紧接着,有人提出:长寿的康熙并非顺治亲生。
理由何在?
据史料记载,康熙幼时曾感染天花,被送出宫外抚养。
痊愈回宫时,已过去数年,他的容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外国使臣记载,康熙当时虽仅九岁,看上去却像十几岁的少年般高大。
此外,顺治曾表示,若董鄂妃的孩子顺利出生,那才是他的“第一个孩子”。
然而当时,顺治已有三名子女,康熙(玄烨)正是其中之一。
于是网友们推测:顺治可能早知道康熙并非己出,而当年那个患天花的玄烨,早在宫外就已病故。
后来被接回宫的“康熙”,实为孝庄与旧情人洪承畴之子,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
更引人联想的是,董鄂妃、顺治帝以及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都在十几至二十多岁的年纪相继离世,死因正史未载。
有人推测,或许是他们在得知康熙身世真相后遭遇不测。
此外,还有说法称康熙自己也知晓身世。

证据是,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时,他仅守孝数日,并将她与顺治一批未生育的嫔妃合葬。
而孝庄去世后,康熙却守孝三年,感情之深,甚至超过对亲生母亲。
再加上孝庄生前不愿与皇太极合葬,康熙便将她的灵柩停置长达37年未下葬。
网友还提出其他疑点:
洪承畴本是明朝重臣,为何降清后如此忠心?
除非他与孝庄确有私情,且知道在位的康熙就是自己的孩子。
而鳌拜作为清初三代元老,一向忠于大清,为何到康熙朝却成了“刺头”,处处与皇帝作对?
很可能,他也知晓康熙的真实身份……

最后,雍正、乾隆,甚至乾隆那个突然断发的皇后,以及《红楼梦》都结合到一起,“剧情”比小说还要精彩了。
大家说得头头是道,将这出“秘史”演绎得活灵活现。
这场全民参与的野史讨论,俨然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剧本杀”。
看多了,几乎让人信以为真。
但是!
就在吃瓜群众坐等更多“猛料”时,科学家出手了!
《科普中国》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权威文章。
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直接拿出DNA证据,用科学为这场狂欢按下了暂停键。

他表示:“从基因科学的角度看,康熙生父另有其人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严教授团队的研究有多硬核?
他本人曾在《Nature》发表论文,采样不仅查验身份证,还要核对家谱,并邀请清史专家共同把关,阵容堪称历史界的“专案组”。
最有力的是,团队已找到恭亲王弘昼的后代,基因检测清晰显示:
努尔哈赤、康熙、雍正、弘昼,属于同一父系血脉。
换句话说,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传承,在科学面前无可争议。
严教授说得好:
“我不能眼看着这个学科被人当成笑话。”
这句话,说得实在解气!

回过头看,野史有时比电视剧还精彩,但再精彩的剧情,也要尊重科学与事实。
所以,吃瓜可以,千万别把野史当真。
毕竟,基因不会说谎,历史终会水落石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