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人气球轰炸美国本土,是日本人首创。但当时技术条件不成熟,如果现在大规模组织实施,以现有的技术条件,效果可能会好许多。 二战期间,1944年11月4日,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些学生,发现了树梢上挂着的一些气球,出于好奇,孩子们上去拉扯,导致气球上的炸弹爆炸,造成数名师生伤亡。原来,这就是日军放飞到美国的气球炸弹,美国人称之为“乳白色魔鬼”。 日军由于无力派出战机轰炸美国本土,气象学家荒川秀俊提出,利用太平洋的西风带,将气球改装后装上炸弹,让气球上升到平流层,就有可能顺风飘行,进而攻击美国本土。 日军制作的气球直径约为10米,日本人将炸弹、燃烧弹挂在气球下。利用高度控制系统和压舱的沙袋,把气球控制在一定的高度,为了确定降落的时机,日军还采用了计时器的办法。当估计气球大概飞行到美国上空时,飞行高度降低,固定螺栓会解脱,气球上的沙袋会抛落。 日军在大约6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投放了大约9000多个气球炸弹。由于当时的技术很不成熟,只有极少量的飞到了美国本土,造成了极少量的伤亡。由于效果很差,气球炸弹作战未收到明显的效果,和成本不成正比,后来日军停止了向美国本土轰炸的气球炸弹计划。日军的做法在当时成为笑柄。 受西风带影响,从日本、中国等国放飞的无人气球,可以顺风飘到美国上空。而反之则不行。 如果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使飞到美国上空的气球具有较强的机动性,从而具有攻击作战的能力,而且成本不高。 日本当初的创意,虽然在当时看来很可笑,但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却可以借鉴,从而使之成为一种低成本、可大批量实施的潜在攻击手段。这种攻击手段是由天然的地球上空的气流形成的,而美国则无法进行反向气球攻击。这是一种我有敌无的攻击手段。 比如,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制造100万个这种无人气球,用北斗定位,到达预定目标后,自动触发指令,释放载荷,发起攻击。
用无人气球轰炸美国本土,是日本人首创。但当时技术条件不成熟,如果现在大规模组织实
卓子看历史
2023-02-24 00:27: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