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说“六十不上坟,七十不过寿”?这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作者:林淼在农村,有关老人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不哑不聋,不做阿家翁;“天干无露水,老来无人情”;“六十不上坟,七十不过寿

作者:林淼

在农村,有关老人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不哑不聋,不做阿家翁;“天干无露水,老来无人情”;“六十不上坟,七十不过寿”等等,这些俗语都说明了,一个人一旦步入老年,就必须面临很多规矩与禁忌,这些规矩与禁忌本身便是古人经过几千年的生活实践才总结出来的经验,那么,为什么说“六十不上坟,七十不过寿”?这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在民间因为“打工潮”,农村大多都是“空巢老人”,所以,每逢清明时节上坟时,大多都是老人们满山遍野的跑!这似乎是多数家庭的一种无奈之举!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高寿老人来说,现在的子女由于都常年在外务工,因此,每逢父母的生日时,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赶回家中替父母庆寿,对子女而言,这似乎也是一种孝道吧!

殊不知这两种做法都大错特错了!它们违背了我国民间自古流传下来的孝道文化,或许有人会说,叫老人到山上去上坟倒是有一定道理,毕竟老人独身在野外行走,还是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可是,给高寿老人做寿,为啥也会违背孝道呢?殊不知这种做法,有时造成的后果比让老人去上坟还更为严重。

首先,六十老人不上坟,原因有以下几点:1,也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老年人在野外上坟,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为人一旦上了年纪,其行动和大脑反应能力都比较迟钝,所以很容易出现摔倒或失火等意外情况。这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悲剧可谓是比比皆是。2,六十不上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要让孝道文化传承下去。

大家都知道,民间上坟是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通过在年头时节来给逝去的老人上坟来寄托后人对祖先的哀思,这既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孝道。那么,一个人满了六十岁后为啥又不去上坟了呢?难道他们就不需要对自己的祖先行孝道了吗?那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该让自己的下一代来传承这种孝道。

很多人会对此不以为然,不就是上坟吗?年轻人在老人去世后自然就会传承了!可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民间很多家庭在父母未老之前,一般都是自己去上坟,子女在外务工,也没有时间回家上坟,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祖坟葬在哪里都不知道呢!这些人如果在他们的父母去世后,他们还能找着自家的祖坟么?所以,六十上坟,是要下一代传承孝道。

其次,七十不过寿,又为啥呢?在我国民间,古时候就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说明在古代,对于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已经是高寿了!可是,对于高寿的老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都有几大特点:第一便是生活规律化,每天的作息时间不受外界干扰;第二是生活安静低调,几乎与世隔绝,类似于一种隐居生活。

而这个阶段如果大摆筵席去过寿,必然会扰乱老人一天的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高寿老人那种安静低调的生活,也是顺应天地自然的一种方式,是对天地的一种敬畏!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据说高寿老人高调过寿,会引起阴府冥王的注意,从而让老人过早地离世!这些虽然掺杂了些唯心色彩,但是敬畏天地,低调生活还是十分可取的,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