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周一上班前,我用了这5个方法哄自己出门

不是工作需要我们,是我们需要工作又一个清晨,闹钟第三次响起。你闭着眼睛摸索手机,脑子里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该起床了,

不是工作需要我们,是我们需要工作

又一个清晨,闹钟第三次响起。你闭着眼睛摸索手机,脑子里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该起床了,迟到了要扣钱”,另一个说“被窝好暖和,真的好困啊”……

翻个身,第一万次冒出请假的念头。

这大概是无数打工人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中国职场人中超过70%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班恐惧”,尤其是周一早晨。

但奇怪的是,当我们真的请了假,那种放松感却维持不了多久,反而会陷入更深的空虚和焦虑。

01 为什么我们如此抗拒上班?

我有个朋友小林,月入过万,双休,在别人眼里是份神仙工作。可她却说,每天起床都要靠极大的意志力。

“一想到今天要开的三个会、要填的五张表、要应付的同事,我就想把手机关机。”

这种感受太熟悉了。我们抗拒的从来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通勤的拥挤、复杂的人际关系、重复性的琐事,以及那种身不由己的感觉。

心理学家把这称为“** 职业倦怠 **”的前兆——当工作无法带来成就感,反而持续消耗情绪能量,人就会本能地逃避。

更现实的是,房贷、车贷、生活费摆在面前,我们连任性的资格都没有。于是每天上演大型内心戏: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02 “哄自己”上班的五个神奇方法

既然非去不可,不如学会“哄”自己。就像哄一个不想上学的小朋友,需要的是技巧和耐心。

1. 穿上最喜欢的衣服

这是我的第一个秘诀。即使心情再糟糕,我也会挑一件最喜欢的衣服穿上。不是西装革履,而是那件让我觉得自己“还不错”的衣服。

效果很神奇——当你外表光鲜时,内心也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这招对我那位在互联网公司996的朋友同样有效,他买了三件印着“** 不上班也行 **” 的T恤轮着穿,同事都笑他叛逆,他说:“这是最后的倔强。”

2. 设定一个“小确幸”奖励

“只要撑到下午三点,我就点那家超贵的奶茶喝。”

别小看这种孩子气的奖励机制。人类本质上是需要即时反馈的动物,而工作的回报往往来得太慢。给自己设置几个小目标和小奖励,能让难熬的日子变得有盼头。

比如:“开完这个无聊的会,我就下楼溜达十分钟”、“写完这份报告,就买一包进口零食”。

3. 把工作当成“角色扮演”游戏

这是我最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把上班当成在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

你不是你,而是公司雇佣的“演员”。你的任务是演好这个岗位的角色,收集同事的好感度,完成老板的任务,赚取金币(工资)。

当你抽离出来,用第三视角看待职场,很多烦恼突然就变得有趣了。那个挑剔的领导成了游戏里发布任务的NPC,难缠的客户只是你需要攻克的小BOSS。

4. 找到一天中的“黄金时间”

很多人习惯一到公司就先处理最难的工作,结果一上午就在痛苦中度过。

其实不妨调整顺序:把最讨厌的工作放在一天中状态最好的时候。如果你是夜猫子,就把创造性工作放在下午;如果你是早起型,就利用清晨无人打扰的时间攻坚。

承认吧,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早九晚六的标准化安排。在框架内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是成年人的智慧。

5. 准备一个“逃避专用”文件夹

这是我同事分享的妙招——她电脑里有个叫“摸鱼专用”的文件夹,里面收藏了各种能让她瞬间开心的小东西:宠物的照片、搞笑的短视频、下次旅行的攻略。

“每次觉得撑不下去,就打开看五分钟,告诉自己: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狗血。”

03 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治愈

说了这么多“哄”自己的技巧,但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或许是重新理解工作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 心流 **”理论——当人完全沉浸在某项活动中,会达到一种忘记时间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往往出现在工作中,而非休闲时。

想想也确实如此:刷两小时手机后的空虚感,远大于完成一个项目后的疲惫感。因为真正的满足感来自于创造,而非消费。

我另一个已经财务自由的朋友还在每天准时上班,他的理由很实在:“** 工作让我保持和世界的连接**。在家闲着那三个月,我差点抑郁了。”

04 如果实在哄不动怎么办?

当然,并非所有工作都值得坚持。

如果你试了所有方法,每天起床依然痛苦不堪;如果你开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持续情绪低落;如果你对工作已经彻底失去热情……

这也许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工作在提醒你:该改变了。

要么换个岗位,要么换个环境,甚至换个行业。树挪死,人挪活,这个世界上没有非做不可的工作,只有非活不可的人生。

今天下班时,给自己买束花吧。毕竟,又哄着自己成功上了一天班,这份毅力值得一朵花的奖励。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但哄哄自己,总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