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千余歌者聚北京 中国合唱大会评测展演奏响多元和声

2025年7月15日至17日,2025中国合唱大会评测展演活动在北京三大场馆开展。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80余支合

2025年7月15日至17日,2025中国合唱大会评测展演活动在北京三大场馆开展。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80余支合唱团、近万名合唱爱好者齐聚一堂,在三十五中金帆音乐厅、顺义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台湖艺术中心的舞台上,以歌声为媒展开艺术交流,用和声传递文化自信。这场为期3天的评测活动,不仅是全国合唱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新时代美育实践与文化传承的生动缩影。

多元组别显特色,千余歌者竞风采

作为中国国际合唱节的姊妹品牌,本届合唱大会评测活动以 “专业、公平、多元” 为原则,构建了覆盖全年龄段、全类型的评测体系。活动按团队性质、年龄结构及艺术风格细分为校内团队组、校外团队组、社会团队组、特色团队组四大类别,包含小学合唱团、职工合唱团、少数民族合唱团等16个组别,既有13岁以下的童声合唱展现纯真童趣,也有乐龄合唱团用岁月沉淀的嗓音诠释经典,还有来自香港地区的多支合唱团代表。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合唱大会也邀请全国各职工合唱团共同唱响新时代 “劳动者之歌”,全面覆盖了合唱艺术的多元生态。

参与评测的团队中,既有连续斩获国际大奖的专业合唱团,也有来自乡村地区、特殊教育机构的 “希望合唱团”。其中,由江西、海南、四川等省份乡村学校师生组成的公益团队,通过“希望工程·快乐音乐”项目首次登上全国性舞台,他们用质朴的歌声演绎多首原创及改变作品,展现了乡村美育的蓬勃活力。

专业体系保公正,名师护航促成长

为确保评测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大会组建了由17位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涵盖合唱指挥家、作曲家、音乐学院教授等领域大咖,其中国家一级指挥郑健、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灵芬等业界泰斗亲自坐镇。评测采用“3+1”科学评分体系,从音准节奏、音色和声、艺术表现三大维度进行百分制打分,去极值取平均的计分方式确保了结果的公平公正。

现场点评环节成为评测活动的一大亮点。测评过程中,专家们不仅解析评测标准,更针对团队的发声技巧、作品诠释提供个性化指导。来自少数民族的合唱团在演绎民族歌曲时,评委从旋律线条到文化内涵给出细致建议:“少数民族合唱要守住‘根’与‘魂’,让每一个音符都带着草原的风、高原的情。”

创新举措赋新能,文旅融合谱新篇

本届评测活动延续了大会 “三大首创” 特色,将艺术评测与行业发展深度结合。通过年度评选挖掘优秀团队与个人,为合唱领域树立标杆;首创“名师面对面”评审解读,提供个性化指导。指挥特训营同步开展,阎宝林、吴灵芬等专家围绕 “合唱基训的气息控制”“数据化管理在合唱中的应用” 等主题授课,让评测不仅是竞技,更是一次全国性的艺术培训。合唱嘉年华活动以“邀请专家导赏作品、团队互动交流展演”为形式开展。通过与作曲家或专家的互动,可提升参赛团队对演唱作品的理解;每个团队的作品经专家解读和导赏,能够促进艺术交流与学习。

活动还巧妙融合文旅元素,参评团队在评测之余走进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院开展文化研学,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等新地标参与快闪活动,让合唱艺术与城市文化深度交融。正如北京市通州区文旅局负责人所说:“合唱大会落户城市副中心,既是对区域文化设施的检验,更是用艺术激活城市空间的生动实践。”

和声聚力向未来,美育之花遍地开

从敦煌残卷的古韵到数字时代的新声,从工厂车间的劳动号子到校园里的青春旋律,本届合唱大会以歌声串联起历史与当下。

目前,评测结果已作为 “十佳团队”总展演及等级荣誉评定的重要依据,“十佳团队”总展演将于7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通州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举行。正如大会献辞所言:“每一个跃动的音符都成为文化自信的注脚,每一次声部的交融都谱写民族复兴的壮美华章。”2025中国合唱大会评测活动的开启,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展演舞台,它让更多人看见合唱艺术的力量,更让美育的种子在和声中播撒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