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刚刷到一组数据,在2025年广西前三季度GDP数据中,梧州为1206.41亿元,而贵港是1169亿元;而在2024年同期,贵港为1167.95亿元,而梧州为1147.06亿元。
到了2024年年终排名,梧州反超,为1622.49亿元,列居广西地级市第八;贵港则是1565.59亿元。列居第九。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梧州不但反超,并且还把优势扩大,看起来二者的差距开始拉大!
要知道,贵港地处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之上,地理位置也优越,北上柳州桂林、南下玉林北海、西靠南宁、东达梧州,水陆空交通一应俱全,被称为“拥有双高铁城市”和“双出海通道城市”,照理说,在数据排名上不应该这么低才对。
贵港这是怎么了?还有机会吗?
贵港的暂时落后,或许正是转型阵痛的体现。这座坐拥黄金区位的老牌枢纽城市,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当传统物流优势遭遇产业升级的浪潮,短暂的增速放缓反而折射出深层变革的迹象。
细究数据背后的产业图谱会发现,贵港近年正悄然调整经济结构。其传统的建材、冶金等重工业占比从2019年的42%降至2025年的31%,而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增速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
这种"腾笼换鸟"的战略转型,恰如梧州十年前布局再生资源、电子信息产业的翻版,只不过贵港的转型步伐更为激进。
交通优势的边际效应递减也是重要因素。随着平陆运河开通,西江黄金水道价值重构,贵港传统的"中转站"定位面临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正在建设的智能物流产业园已引入京东、顺丰等头部企业,预示着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的跃升。就像当年梧州抓住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机遇一样,贵港如今正全力拥抱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红利。

从长远看,两大城市的竞争本质是发展模式的较量。梧州的优势在于成熟的产业集群,和港口的“总阀门”作用。而贵港则手握区位和土地储备两张王牌。当后者在建的25个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特别是投资超百亿元的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全面运转时,很可能会再现"贵港速度"的逆袭。
毕竟在区域经济版图中,暂时的位次交替本就是良性竞争的常态,真正的赢家永远是整个西江经济带。
更为重要的是,贵港需要重视与桂平和平南的联动和携手发展,因为,桂平和平南是非常好的助力。作为曾经的“广西县域双子星”,这两个地方底蕴深厚,用好了贵港的发展无可限量!
当西江流域的产业升级浪潮席卷而至,桂平和平南的战略价值正逐渐显现。就在于怎么布局和规划!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桂平还是广西工业发源地之一,在民国“李白”时期,它作为大本营和稳固后方,其实是有机会发展起来的,只可惜时代没有给桂平机会!如今机会再一次到来,比如柳梧铁路的过境,大藤峡水利枢纽的运营等;而平南凭借西江黄金水道枢纽地位,如今正在形成临港工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独特模式。
简单一点来说,两地在人才储备、文化认同方面如果能够与贵港形成的"铁三角"关系,远比简单的区位叠加更具化学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梧州近年来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突破,实际上为区域协作提供了新思路。若贵港能借力桂平的装备制造能力,将绿色船舶产业园的废料处理环节与梧州的再生资源体系对接,便可构建起跨市域的产业生态圈。这种"竞合"模式或将成为破解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就像平南正在试点的"飞地园区",据说已吸引梧州三家陶瓷企业将研发中心落户。拭目以待
贵港、桂平、平南,都要加油啊!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