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与FAudio合作的这款Project Ace目前已经出到了第三个版本,之前的紫色限量版升级了线材、改善了调音,类似于汽车圈的一个“中期改款”,而这次全新发布的JP黑金版,则是对核心硬件部分进行了加强、并且针对日本市场做出了一个偏J-Pop风格的调音,面板的设计风格也有所改变,限量500副,依然是维持在了2K内的售价。在经过我手头的初步搭配以后,我可以放心地说,声音的提升能够超越差价带来的预期。
先说说开发背景吧,这副Project Ace JP版除了海贝与FAudio以外,还有日本代理MixWave的参与,它是由美国知名制作人Taylor Larson创立的企业,专注于音乐制作软件与虚拟乐器开发,而FAudio的产品也一直在日本市场非常畅销,这次他们结合了自身对于日本市场的理解、以及对风格多元化的J-Pop音乐的深究,在硬件与调音层面实现了对Project Ace的新诠释。
在聊Project Ace JP版之前,先和大家再简单带过一下Project Ace自身的一些卖点、以及它和老版相比“不变”的地方。首先是腔体的ID设计依然保持了原本的风格,是那种多棱面的、有一定厚度,佩戴上的牢固度主要是靠导管来实现、向外的延伸比较足,所以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用小一号的耳塞套来佩戴。此外,我非常喜欢JP版的这个黑金配色设计,融入了日本特色的樱花元素,也让面板的部分减少了一些单调感。做工质感依然非常在线,T6063铝合金整块CNC切割而成并使用了阳极氧化工艺,表面的喷砂触感非常细腻。配件上,比前作多出了WG02液态硅胶耳塞套,佩戴贴合度极佳、隔音能力强,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其实我不喜欢这种摩擦力、附着力太强的耳塞套,但WG02和同类型产品略有不同,我个人觉得它表面的平滑度更好、对一些细小灰尘的附着力也更弱一些,类似于有一种疏油层的感觉,在同类型产品里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是非常好的。
线材方面,依然是那跟用料不俗的Litz Type5同轴结构低内阻铜银混编线材,4Pin锁止结构,标配4.4和3.5插头,你也可以选择另购HC1 USB-C插头,因为我手头刚好有就试了一下,接上VIVO XFold5,整体的声音完成度依然是相当高的。虽然之前在搭配老版本的时候,我描述过它和专业播放器相比的声场会削弱、氛围更凸显,所以我原本担心它和JP版会不匹配、导致声音过脏,但HC1插头因为极低频能量释放不足,反而会让JP版比“推满”的状态下干净、同时声场也非常开阔,所以如果你平时不想带播放器或者接个小尾巴出街的话,这个JP版与HC1插头非常搭,强烈建议入手。
在Project Ace系列的耳机上,你能够看到很多FAudio过去高端动圈耳机的技术应用,比如T.B.A.C多重声腔,耳塞内有三个腔室来给动圈振膜进行导流、获得最佳的驱动效果,而这次的振膜升级为了全新的12mm高刚性钛金振膜,这个喇叭利用多重PVD+工艺精确地将60多层钛金化合物微粒附着在PEEK基材上,所以即便是常见的PEEK基材,也能够发挥出比过去镀钛振膜更强的性能表现,并且海贝也重新设计了T.B.A.C的腔室来匹配这个新单元。这次全新采用的动圈单元,未来你们应该会在更多的高端产品上见到,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趋势、也有一款超旗舰动圈耳机在使用类似的技术,足以见得海贝对Project Ace系列的重视、同时还有FAudio这种对动圈实战经验丰富的品牌来做调校,所以这次在整体的声音性能上,JP版的声音素质是有非常可闻的提升的、而且还是建立在调音稍重口味的基础上实现。
懂点声学测量用户可以从海贝官方给到的两组数据图中看出很多端倪,这里就不作展开了,感兴趣的、或者有一定经验的用户可以移步详情页。如果要说和过去的两款产品在听感层面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是两点,首先是能量感明显要更加的“上扬”,这个上扬不仅仅指的是高频,全频段都要明显比老版更加饱满热情、密度也更高,同时声音的速度感更慢、衰减更迟缓,人声与器乐都能够听出很强的Delay感,但因为动态响应的提升,这种慢速的风格并不会让你感到疲软,相反的,当你像我一样同场AB老版与JP版时,会觉得JP版更澎湃、强弱音细节对比更丰富。第二点在于,空间感的塑造,JP版在纵向的两个维度上都有一耳朵的提升,不仅纵深的向前延展度更佳、最大的变化是Y轴的高度,声场的“天花板”更高,更适合听各种Live录音的流行、爵士、古典曲目,虽然我并不推荐拿它听偏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但听大编制的时候,JP版就是有一种“不正确”的爽感,低频落地感极佳、定音鼓的劲儿憋的很足,这种爽感还延续到了各种现代型的OST里去,不论是来自日本的泽野弘之还是欧美影坛的汉斯季默,JP版在大动态与极低频细节上的提升,会让它胜任很多现代型的纯器乐曲目。另一个让我有“既视感”的点在于,Project Ace JP版的空间混响继承了海贝自家Zeta的那种表达方式,那就是听一些常规录音的流行,你可能会觉得JP版的极低频和混响稍稍“脏”了一点,但在回放Live型录音的时候,它呈现的临场感恰如其分,声浪的表达是浓郁且自然的。
但要说调音上的亮点,自然还是听流行的时候,尤其是日本流行。首先,J-Pop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广度甚至是不逊于ACG这个词语本身,包括我平时会聊到的City Pop其实也属于J-Pop的一个分支,但City Pop往往听感更加慵懒、对素质的要求不算高,这种曲风紧密绑定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奢华与虚无感,歌词常隐含“塑料感”爱情与短暂欢愉;而J-Pop,昭和歌姬中森明菜、平成歌姬宇多田光、当代偶像YOASOBI都属于典型的J-Pop歌手,不严谨地说,典型的J-Pop风格,其反面就是爵士人声、以及华语抒情老歌,因为它更强调鼓点的规律性节奏感、低频的听感也更倾向于“打击感”而不是深度,包括你们熟悉的八爷米津玄师,他的歌就会让你觉得低频的声音更偏向于“砸”,而不是“下潜”,这方面,Project Ace JP版就会比前作在低频的呈现方式上更肉、更富有打击的力道,低频的蓬松度和弹性也要更好,虽然这并不影响它的极低频其实很多、下潜很深,但它的极低频更多的是起到氛围铺底的作用、再佐以低频基音的力道来打节奏,出街边走边听《直到世界尽头》时,JP版会更加激起我踩鼓点走路的欲望,也让此时在电脑屏幕前边码字边听歌的我不自觉一直在晃着大腿。
人声方面,虽然更换了完全不同的单元,但人声的表达方向其实与前作在风格上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音色上依然是尾韵有一定的亮度、声音的清秀甜美感要大于醇厚度、或者颗粒感,各类人声的演绎都是偏向于润泽、平滑的,我认为女声的表现还是会更撩人、毒性强于男声,并且也大幅度弱化齿音表现。虽然从高频的曲线来看,似乎JP版比老版有着更多的峰,但其实齿音是打磨的非常好的,因为日语发音里很多类似于“tsu”的音,所以一般适合听日系ACG、J-Pop的耳塞,齿音的消磨必须更强才行,这一点对于绝大部分流行用户来说都是正面的提升,但反之也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往往主要是在高频的弦乐部分,JP版的弦乐表现是属于能量感平顺、音色也很漂亮的,但是高频的厚度与结像扎实度并不算优势,包括钢琴的颗粒感(触键力度)也偏弱,是属于音色派、而不是扎实派,这应该与它偏激进的极高频亮度与齿音的打磨有所关系。
整体而言,海贝的Project Ace-JP 黑金版有着极强的硬素质优势,它的竞品也不单单是动圈产品,很多混合单元型号在它面前也占不到什么素质上的便宜,而且虽然它的调音更针对日本市场,但我认为它也比较符合我所接触到的许多年轻发烧友的听音喜好,偏现代的高频表达、宏伟的声场表现、高质量的低频打击感和略偏女声向的润泽中频,都让它可以有着非常丰富且多样化面孔的用户画像,乃至我认为它是海贝现阶段全系产品里声价比最高的一款,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