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袁世凯的“高光时刻”:他如何把日本逼得删了七条?

一说起21条,袁世凯卖国贼的模样好像就固定住了,可是历史的实情常常潜藏在细节里头,当我们拨开层层迷雾,会发现这更像是在枪

一说起21条,袁世凯卖国贼的模样好像就固定住了,可是历史的实情常常潜藏在细节里头,当我们拨开层层迷雾,会发现这更像是在枪口下的艰难商谈,不只是单纯的屈膝投降。

01

1915年,当欧美列强都忙着打一战时,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21条,这要求企图灭掉中国,这份文件里的条款十分苛刻:从山东权益到东北特权,再到聘请日本顾问来掌控中央政府,差不多要把中国变成日本的受保护国。

面对这样无理的要求,袁世凯的第一反应并非签字,而是拖和斗,他清楚,此时中国军备松懈,国力不足,跟日本打仗就好像拿鸡蛋去碰石头,可他也绝不愿乖乖被摆弄,于是,一场悄然无声的外交较量便拉开了序幕。

02

袁世凯一方面让他的日籍法律顾问,有贺长雄回国,另一方面去劝说日本政坛的元老们,借着日本内部的矛盾给日本政府施加压力。

另一方面,他做了个颇具胆量的决定:把21条的内容用非官方途径透露给英、美等西方国家,

这计借刀杀人迅速起到作用,国际间的舆论闹得挺凶,列强纷纷对日本的行径表明,关注与不满,给日本政府造成不小的外交压力。

在里外的夹击之下,日本的态度开始变软,通过长达三个月的困难谈判,日方终究自己删去了其间最风险的第七号要求以及其他几款,将最初的21条,削减到实践签署的12条,终究签署的公约不是一份文件,而是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公约》和《关于山东之公约》两部分构成,在历史上被叫做《民四公约》。

03

即便如此,袁世凯在谈判桌上照旧丝毫不退让据当时参与谈判的官员回想,袁世凯一条条地批阅,对每一项都频频琢磨,指示谈判代表全力去争夺,能多夺回一分是一分,他曾对身边人说:「我是民国总统,只晓需要有国度,不晓需要有本人」这句话或许能看出他当时的心里状态。

当然,我们得认可《民四条约》确实损害了中国主权,袁世凯本人也有责任,但在国力差距大的情况下,靠外交手段为国家挽回部分损失、没让情况更差的复杂过程,不能简单称作卖国,这明显不合理。

04

历史不存在假如,但我们能够设想要是那会儿袁世凯选择死扛到底,中国会不会立刻面对一场亡国灭种的全面战役?他的选择,好像在悬崖边,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选了一条虽屈辱却仍有一丝期望的路,这究竟是卖国还是隐忍,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个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