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数据驱动,智慧共生!万泉小学AI赋能教学研讨会圆满落幕

为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角色转型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2025年11月20日

为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角色转型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2025年11月2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万泉小学承办,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指导的“数据驱动,智慧共生:AI赋能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在万泉小学举行。作为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万泉小学在活动中通过成果展示、课堂实践、经验分享与专家点评等多元形式,搭建区域教育创新交流平台,为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田鹏主任,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研究推广部季茂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马宁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吴颖惠院长,海淀区教委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刘伟主任,海淀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刘健琦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研究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委员会联合主席、博士生导师陈文莉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学院学习科学中心副主任张伟鹏博士,海淀学区高雪东主任,万泉小学手拉手校北京市延庆八里庄小学王新梅副校长,以及来自各校关注AI赋能教学发展的各位领导老师们齐聚一堂,共探AI时代教育新方向教学。万泉小学教学副校长刘莉主持了本次活动。

凝心聚力,共话智慧教育新蓝图

活动当日,万泉小学的AI教育实践成果率先亮相。智慧种植园的智能培育场景、人工智能社团创意作品、智慧体育自主锻炼系统、电子气象监测设备及金鹏发明成果生动呈现学校跨学科AI教育实践成效。

无人机表演

在学校无人机社团的精彩开场表演后,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

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朱郁致欢迎辞。她首先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教育同仁表示诚挚欢迎,并感谢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海淀区教科院的悉心指导,以及合作伙伴的长期支持。她强调,作为始终追求教育品质的学校,万泉小学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本次研讨会既是对学校前期探索实践的集中展示,更是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期待通过此次活动,为AI赋能教学创新指明方向、提供方法、注入新动力。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田鹏主任致辞。他指出,AI是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与国家战略领域,对教育影响重大,教育需借AI变模式、内容等以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田主任认为,在具体实施中,教育工作者需坚持战略引领、小切口应用、系统推进、守住安全底线。他还表态,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将一如既往地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服务一线师生提供支持,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稳步推进。

万泉小学校长教育集团校长金毅以“AI深融教育场景,智构育人新生态”为主题分享实践经验。她表示,万泉小学以“技术赋能、育人为本”为核心,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全环节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研、以智助管”五大实践体系。学校引入智慧笔、AI备课系统等工具,实现教学设计人机协同、课堂互动数据化、作业批改智能化,助力教师从“经验型”转向“智慧型”。同时,学校还通过AI学伴、虚拟仿真、VR/AR等技术,打造个性化、沉浸式学习生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此外,学校构建多学科智能评价系统,推动从“单一分数”向“过程性、数据驱动”的评价转型;依托大数据平台优化教研与学校治理,实现“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负担”。未来,万泉小学将持续深化AI与教育的融合,强化数据联通与生态构建,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赋能,绘就智慧教育新图景。

跨学科赋能,课堂焕发新活力

15节AI赋能课堂覆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信息、美术、音乐等多学科,贯穿一至六年级,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呈现情境化、互动性与个性化的教学新样态。

语文学科

郭津津 五年级《少年中国说》

这节课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借助AI工具让学生预习写作背景与作者生平。课堂上,AI智能体深度解读“乳虎”“干将”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同学们围绕“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联系” 开展人机互动探究;小组合作环节,AI助力将文本感悟转化为“强国梦想”主题手抄报,既深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刘田田 四年级《记一次游戏》

本节课引导学生用AI学习伙伴对习作进行“体检”,通过“首席读者体验卡”开展自评互评。此外,结合AI即时反馈共建作文评价标准,学生以“写作圈”角色合作修改,从内容、细节、语言等方面打磨文章,AI实时评估修改效果,实现人机协同提升写作能力。

数学学科

宋欢 五年级《尝试与猜测》

本节课以度假区观光小火车采购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车厢组合方案。课程借助智慧笔实时捕捉学情,帮助学生通过列表从“无序猜测”进阶到“有序尝试”,掌握解题思路,同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古代中国数学文化。

刘岳 三年级《需要多少钱》

本节课以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为核心,借助智慧笔同步学生在点子图、表格上的圈画与演算轨迹,让抽象思维可视化。此外,小组合作探究的多样算法实时呈现在大屏上,让师生互动从“少数应答”变为“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

英语学科

陈丽娟 四年级《My best friend》

本节课利用科大讯飞AI听说课堂“自由说”功能开展“找朋友”口语游戏,打破了传统课堂“少数发言”局限,实现“人人开口”。朗读环节,AI从语音、语调等维度进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准确性与自信心,让技术服务于语言能力提升。

韩红 五年级《Talk about natural sights》

本节课引入AI数字人“导游刘先生”与Mike一家人搭建自然公园游览场景,营造沉浸式语境。课程中,听说技术实时反馈朗读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调整语气,同时,搭配iPad生图工具,学生的想象快速转化为可视化作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体育学科

崔继伟 六年级《中长跑——50米×8往返跑》

本节课结合智慧腕表、AI测试仪,实时监测学生跑步姿势与呼吸节奏,生成个性化改进建议。教学融入图形跑、音乐适配、小组竞赛等趣味形式,在提升耐力素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数字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

梁宵 五年级《花样跳绳组合创编》

本节课聚焦1分钟单摇跳组合创编,借助AI设备实现动作纠正、多人同步计时计数。课程通过分组学练赛、节奏练习等活动提升跳绳技能,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同时反思了对薄弱生指导不足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方向。

信息学科

郝可心 四年级《动物数据拼图》

本节课围绕“多源数据识别”设计“线索三兄弟”“单线索短板实验室”等趣味活动,引导学生识别文本、图像、声音数据,理解单一线索局限与多线索交叉验证的优势,并结合AI微课锻炼学生的数据思维。

齐安安 三年级《职业梦想家》

本节课通过“畅想未来职业+ AI工具实践”的模式,让学生体验语音输入、文生图、图生图技术,将抽象职业想象转化为可视化作品,既提升了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又在学生心中种下“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种子。

史肖铭 五年级《垃圾智能分类》

本节课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智能垃圾桶案例解析机器学习原理,引导学生分步骤设计垃圾分类智能化方案,既让大家理解了AI基本要素,又培养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意识,实现跨学科实践。

郑雨晴 六年级《汽车智能生产线》

本节课以汽车制造四大工艺为背景,通过“人机质检 PK”实验让学生感受AI在效率与精度上的优势。课程结合“创意涂鸦”案例引导学生辩证看待AI局限性,培养系统思维与负责任的技术价值观。

美术学科

刘莎 一年级《手形的联想》

本节课以“手”为主题,通过“手影化妆舞会”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姿态变化。课程中,学生用多种材料将创意转化为作品,既认识到手的实用价值与艺术潜能,又拓展想象力与动手能力。

程从梅 六年级《AI仿生设计师》

本节课聚焦“自然美学+科技设计”,引导学生从生物形态中提取灵感,用AI工具将设计草图转化为可视化作品。课程贯穿“观察—提炼—转化—优化”完整流程,深化“设计服务生活”理念,解锁创意与实用共生的设计新可能。

音乐学科

孙骁 二年级《我是小小音乐家》

本节课以音阶学习为起点,依托StaffPad软件与AI音乐平台,让学生将灵感转化为完整乐章。课程中,智能伴奏与多模态反馈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在实践中唤醒创作天赋,点亮音乐感知力。

深耕实践,解锁AI教学新路径

课堂展示后,五位学科领导与教师代表分享一线实践心得,为AI教学应用提供可复制参考。

科研副校长 管立《智慧笔全流程数据赋能小学数学实践研究》

管立详细介绍了数学团队将智慧笔打造成 “教学智能体” 的实践:课前通过智慧笔前测快速掌握班级学情,精准定位认知起点;课中实时同步学生解题过程,实现 “全员参与、思维可视”;课后依托智慧笔数据生成个性化练习,形成 “课前-课中-课后” 闭环,真正实现 “教、学、评” 精准赋能。

体育教师 林杨《AI 赋能体育教学,构建智能化体育教育新生态》

林杨回顾了学校自 2018 年开启的智能体育变革:引入智能手环、体教通等设备,覆盖课堂教学、课间练习、课余训练及家庭作业场景;南北校区已配备AI智能设备,实现运动数据精准监测与个性化指导。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数据整合、拓展应用场景、加强教师培训,推动体育教育提质增效。

科学教师 王宇鑫《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王宇鑫介绍了学校AI通识教育的“四维一体”路径:以平台为支撑,提供丰富教学工具;以课程为核心,融入各学科教学;以师资为保障,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以轻量化实施为原则,降低应用门槛。通过这一路径,学校实现了AI通识教育全员普及,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AI、应用AI。

英语教师 李琪《技术赋能,活动引领:构建小学英语智慧教学新样态》

李琪分享了讯飞听说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理解阶段,通过趣味导入与 AI即时反馈夯实基础;应用实践阶段,借助安全对话场景与协作任务促进知识内化;迁移创新阶段,搭建创意表达平台驱动高阶思维,最终形成“教学评”一体化闭环,有效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 张竞予《解锁语文作文判阅新可能》

张竞予分享了AI赋能作文判阅的实践成效:AI能快速识别错别字、语病,从语言表达、结构逻辑等多维度开展结构化评价,大幅减轻教师批改负担,让教师更聚焦于打磨学生写作思路。同时她也强调,AI无法替代教师对学生情感、创意的精准解读,唯有“人机协同”才能更好助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高屋建瓴,指明教育发展新方向

专题分享后,马宁教授进行专家点评。她提出了"人机协同"的核心理念,表示要构建“教师-学生-机器”的三元教育新结构。通过丰富案例,她展示了AI在备课、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创新应用,同时也警示大家要避免"认知外包"风险,主张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深度学习。最后,马教授指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发展能力与思维,呼吁教师善用技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实现人机协同共创教育未来的愿景。

最后,吴颖惠院长做总结讲话。她指出,当前AI在教学中的应用呈现出学科差异性特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持续深化实践研究,通过积累精准的典型案例来诠释AI如何真正实现"助学而非替学、助教而非添负"的核心价值。她期待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有效路径,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研讨会的圆满落幕,是万泉小学AI教学成果的集中亮相,更是智慧教育探索的新起点。未来,万泉小学将继续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指引,深化AI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智慧教育生态,在数据驱动教学、个性化学习、家校协同育人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技术为桥,以育人为本,万泉小学将不断输出可复制的“万泉经验”,与教育同仁携手,用智慧点亮教育,用技术赋能未来,共同绘就育人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