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很通透的话:“婚姻是场淘汰赛,不是谁都能拿到决赛入场券。你以为是爱情让两个人白头到老?真相是一一两个足够自私的人,才配在婚姻里活成赢家。”
在婚姻的漫长旅途中,所谓的“自私”并非是那种损人利己的狭隘自私。它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需求的清晰认知和勇敢坚守。
首先,一个足够“自私”的人,懂得自己在婚姻中的底线和期望。正如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所说:“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一个清楚自己对物质生活有着一定要求的人,在婚姻里不会盲目地为了所谓的爱情而忽视现实的考量。这种“自私”是在保护自己的未来生活,避免陷入因经济困境而引发的无休止的争吵和矛盾。
足够“自私”的人也明白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陪伴、理解和尊重。在婚姻中,很多人因为害怕失去对方而不断地委屈自己,压抑自己的情感。
然而,这样的牺牲往往并不能换来美满的婚姻。就像纪伯伦所说:“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一个敢于表达自己情感需求的人,即使在与伴侣产生分歧时,也会通过恰当的方式去沟通。
他们不会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而隐藏自己的不满,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让婚姻关系更加健康地发展。
在婚姻的淘汰赛中,两个足够“自私”的人还懂得为自己保留独立的空间。婚姻不是将两个人捆绑在一起,让彼此失去自我。相反,“自私”的人会明白,自己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某人的配偶。
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他们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朋友圈子,自己的事业追求。
这种独立的空间,不仅让自己在婚姻中不会迷失,也会让自己始终保持着吸引力。因为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远比一个只围绕着家庭转的人更有魅力。
那些在婚姻里被认为是“无私奉献”的人,往往最后却陷入了困境。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照顾家庭、满足伴侣的需求上,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内心的不满和委屈会逐渐积累,最终可能会以一种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对婚姻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两个足够“自私”的人,他们在婚姻中是平等的参与者。
他们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会尊重对方的需求。这种平衡的关系就像天平的两端,虽然会有轻微的晃动,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同时,足够“自私”的人在婚姻中也懂得自我成长。他们不会因为婚姻而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明白,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婚姻中保持一种优势地位。
就像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他们会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道德修养方面。这种自我成长不仅对自己有益,也会给婚姻带来新的活力。
婚姻是一场复杂的旅程,不是靠着单纯的爱情就能走到终点。两个足够“自私”的人,他们在婚姻里像是两个智慧的舞者,知道自己的舞步,也尊重对方的节奏。
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在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婚姻关系。他们是婚姻这场淘汰赛中的胜者,因为他们懂得婚姻的真谛,不是盲目地牺牲,而是有智慧地坚守自我,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携手走向白头偕老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