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写作文本的 “神医” 来啦!绿联部署nk Battles,多维评分加建

「NAS、键盘、路由器······年轻就要多折腾,我是爱折腾的熊猫—多面手博主!咱主打的就是一个 “技能不压身,干货不掺

「NAS、键盘、路由器······年轻就要多折腾,我是爱折腾的熊猫—多面手博主!咱主打的就是一个 “技能不压身,干货不掺水”」

引言

这两天我翻了翻笔记软件,好家伙,突然发现文章总数都 800 多篇了,创作字数也快到千万了。虽说写了这么多,但老实讲,我写过的东西基本不回头看,因为每次再看都能发现好多错别字,或者表达不对劲的地方。在熊猫文章里找错字,都成粉丝们的保留节目了。

不过最近我也是尽量每次写完都检查两遍,但纯靠人工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就琢磨着用 AI,好巧不巧,还真让我找到个巨有用的项目 ——Ink Battles。(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Hoshino-Yumetsuki/ink-battles)

一个 AI 驱动的作品分析平台,它能用 AI 分析用户上传的文字和图片内容,从多个维度给作品打分,还会给出内容解析和建议,你可以理解为让 AI 做阅读理解,读你写的内容。

项目部署

这次部署用的是绿联 6800 Pro。之所以选择绿联,也是因为我现在大多数 AI 驱动的项目都在绿联上跑着。而且绿联本身也支持本地大模型,再加上有 PCIE 扩展这玩意儿,以后还能外接显卡扩展本地的算力。

Ink Battles 的作者给了 Dockerfile 文件,不过需要自己构建镜像。所以第一步就是先把项目文件下载下来,解压后放到 Docker 的文件夹里,就像这样哈。

这儿得注意,下载下来的.env.example 文件得重命名成.env。而且还得自己建个 compose 文件,源文件里并没有。打开绿联的 Docker,在项目里新建个项目,把下面这串代码输进去,同时把文件目录设成项目的根目录。

version: '3.8'services:  node-app:    # 基于当前目录的Dockerfile构建    build:      context: .      dockerfile: Dockerfile    # 容器名称    container_name: Ink-Battles    # 端口映射:主机端口:容器端口    ports:      - "3600:3000"    # 环境变量配置    environment:      - NODE_ENV=production      # OpenAI 相关      - OPENAI_API_KEY=sk-xxxxxxx      # 自定义代理或兼容 Azure 配置      - OPENAI_BASE_URL=默认为OpenAI地址      # 指定模型 (可选,默认 gpt-4o)      - MODEL=gpt-4o    # 重启策略:容器退出时总是重启    restart: always    networks:      - app-networknetworks:  app-network:    driver: bridge

代码

这里面端口、API 相关的内容,得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改。有一点要注意,因为这项目得用到图片识别与内容识别,所以选模型的时候,得选支持 Vision 的模型。

最后构建并创建项目,日志出现这样的内容就代表项目成功部署了。

项目使用

通过绿联的快捷访问或者浏览器手动输入IP与端口号就能访问项目了,左边为内容输入界面,支持文本和图片,右边则是评分模式。

评分模式非常多,可以多选,也能单选,还可以不选。一般按照自己内容的形式选就行,比方说常规的测评啥的,选初始门槛、产出编辑、内容特点跟文本法官就成。同时,内容输入那会显示字数统计,不过统计是按字符来算的。

文本内容的评分只支持文字内容,不过实际测的时候发现能解析 Markdown 格式的图片地址,但图片内容不会去分析。满分是一百分,综合战力评分是根据各维度评分和总评算出来的。各维度分了多内容,每项内容也都有对应的分数,还会显示得分的地方和不足的点。

最后会有一个作品的概述,可以理解为剖析,同时会有优势亮点与改进建议,不得不说AI分析得还是头头是道的,结论也符合逻辑。

写在最后

不得不说,AI在阅读理解这块的确是比我要厉害多了,不过我发现测试下来,鲁迅的文章居然和我的文章分数相差不大,是不是等于我也算是当代“鲁迅”了呢?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