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区民政局与潮流地标INS新乐园合作,于11月14日、15日、21日、22日晚间推出“夜间结婚颁证体验项目”。该活动仅面向已预约在黄浦区登记结婚的新人,且法定登记程序仍需在民政局完成,INS新乐园仅提供纪念性颁证仪式。现场设独立仪式堂“绿洲”,配备专业颁证员,并引入酒精测试(血液酒精浓度≤20mg/100ml)确保双方清醒决策,杜绝“冲动领证”风险。

时间便民与体验升级打破传统“朝九晚五”登记限制,解决上班族请假难题;提供专属管家、灯光氛围定制、主题表演等沉浸式服务,将颁证仪式转化为“记忆点”更强的文化体验。
跨界联动激活夜经济与电音节IP“Tomorrowland”合作,参与新人可获专属门票,将婚姻仪式与城市文化活动绑定,助推黄浦区夜间消费。
政务“破圈”新范式民政局主动走出行政大楼,嵌入年轻人聚集的商业综合体(INS新乐园集电竞、音乐、演艺于一体),传递公共服务“青年友好”信号。

支持方:认为此举是公共服务“去行政化”的突破,以轻松形式降低婚姻焦虑,契合年轻人对仪式感的个性化需求。
质疑方:象征冲突:夜店环境关联“娱乐”“酒精”,与婚姻庄严性存在认知割裂,网友调侃“宿醉领证,醒后离婚”。治标质疑:结婚率走低源于房价、育儿成本等结构性问题,形式创新难触本质,被讽“劳斯莱斯优惠券”(补贴1000元消费券)。场景风险:尽管设清醒测试,但夜间娱乐氛围可能弱化理性决策,舆论呼吁警惕“拉斯维加斯式闪婚”。

上海此次实验折射出人口结构变迁下政务服务的两大转向:
从标准化到场景化:多地推出结婚消费券(宁波1000元满减券、吕梁初婚奖1500元),试图以经济杠杆刺激婚育;上海则聚焦“体验重塑”,以情感价值弥补制度冰冷。
从被动审批到主动触达:民政局走进青年文化腹地,本质是公共服务对Z世代生活方式的拥抱。然而,平衡“形式创新”与“法律严肃性”仍是挑战——若过度追求流量,可能消解婚姻制度的社会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