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延庆作业区,有这样一群“追光者”——他们追逐的不是天上的星辰,而是技术创新的火花、管道安全的微光、隐患消除的曙光。他们扎根在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却因日复一日的坚守、突破与奉献,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刘黎宁、肖贺杰、梁宇嘉,正是这群“管网星光”中璀璨的几颗,他们的故事,是“身边的榜样”最生动的注脚。
刘黎宁:扎根创新的“管网工匠”
作为作业区的技术骨干和“青马工程”学员,刘黎宁不仅是理论学习的践行者,更是技术创新的“狂热分子”。他深知基层是创新的沃土,主动牵头组建青年创新小组,将目光聚焦于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他带领团队苦干实干,硕果累累:累计产出“五新五小”等基层应用型创新成果10余项,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有效攻克各类生产技术难题7项,这些创新实践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让“技术创新”成为延庆作业区一张闪亮的名片。2023年,他因突出的贡献和精湛的技能,被集团公司授予崇高的“管网工匠”荣誉称号,成为青年员工技术成才的标杆。
肖贺杰:管道安全的“政企桥梁”
主管管道和光缆工作的肖贺杰,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刚到作业区不久,他就一头扎进了野外现场,烈日风霜让他“整个人都黑了几个色号”。面对复杂的管道外部隐患治理,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沟通协调能力。全年奔波于各级政府之间,协调处理各类管道保护事宜三百余次,不厌其烦地沟通解释。他更主动出击,组织策划了十余次政企联合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沿线群众和单位的管道保护意识,营造了“管道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和政企互助新局面。在隐患治理的关键时刻,他更是雷厉风行:一个月内高效完成两处管道环焊缝隐患整治;三个月内强势推进并完成23处管道占压隐患的清除工作。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擦亮了新时代陕京管道安全卫士的忠诚底色,诠释了管网人的责任与担当。
梁宇嘉:深夜守护的“管网哨兵”
2023年一个春日的深夜,作业区员工梁宇嘉接到巡线员紧急报告:昌平区马池口镇横桥村管道上方发现新堆放的电缆管,附近疑似有施工迹象。高度的责任感让梁宇嘉立即赶赴现场。他迅速向周边村民和村委会了解情况,并通过区城管委施工管理微信群多方排查,却未能锁定施工方信息。担心出现“偷干、蛮干”的违法施工危及管道安全,梁宇嘉没有一丝犹豫,在寒夜中选择了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方式——隐蔽蹲守。他坚守在管道附近的隐蔽位置,像一名警惕的哨兵。历经长达11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终于在子夜时分,发现了企图进行违法施工的人员。梁宇嘉果断出击,第一时间上报城管委和执法队,并立即上前亮明身份,成功制止了这起危险作业。他的迅速反应、勇于亮剑、坚韧不拔,成功避免了管道和光缆可能遭受的重大损伤,完美展现了基层管网青年“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作风”,其事迹受到北京分公司的高度表彰。
刘黎宁的钻研发明、肖贺杰的沟通协调、梁宇嘉的果敢坚守,他们岗位不同,职责各异,却共同构筑了延庆作业区安全运行的坚实屏障。他们是技术创新的先锋,是管道安全的卫士,是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身上闪耀着“苦干实干”、“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坚韧不拔”的管网铁军精神。正是这一个个“身边的榜样”,在国家管网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延庆作业区,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守护着地下能源动脉的安全畅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管网篇章。(作者:马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