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穿越时光 追逐梦想——“守望山河”张守河油画作品展观感|赵廷河

图为2025年11月9日,张守河在“守望山河”张守河油画作品展开幕式上致答谢辞。油画的绚丽色彩与乡村的质朴肌理相拥,艺术

图为2025年11月9日,张守河在“守望山河”张守河油画作品展开幕式上致答谢辞。

油画的绚丽色彩与乡村的质朴肌理相拥,艺术的细腻笔触与山河的壮阔脉动共振。2025年11月9日上午,“守望山河”张守河油画作品展在山东高密北斗教育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四川、济南、青岛、潍坊及高密市的文艺界领导、油画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艺术盛宴。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山东高密本土艺术家张守河深耕油画风景领域数十载,以匠心叩问乡土、以深情守望家园的艺术答卷。

张守河,1975年生于高密这片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地。他的艺术之路,起步便扎根于深厚的专业土壤——师从知名艺术家史国强教授,又结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风景高级研修班,系统的学习与名师的指引,为他筑牢了扎实的艺术根基。张守河身兼写生中国高密分部主席、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高密市中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等职,在艺术领域的深耕与对本土艺术发展的担当,早已融入他对乡土的凝视、对山河的描绘。

回溯张守河的艺术历程,每幅作品都是他与时代对话、与乡土共情的鲜活注脚。2015年,他凭借精湛的技艺斩获“幸福中国梦”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交流大赛山东总决赛青年组书画类“一等奖”,同年被北京瀚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评为“最受市场认可的签约艺术家”,初露锋芒便赢得业界与市场的双重认可;2016年,油画《家》不仅在潍坊市艺术展中摘得“一等奖”,其拍卖所得更被他无偿捐赠给潍坊市残疾人联合会,同获此展“一等奖”的《向日葵》,则以明丽的色彩传递出对生命的热爱。他的笔下,艺术是传递温暖、践行社会责任的载体。

今年50岁的张守河从小喜欢涂鸦,上小学时偶然接触到了油画,从此便喜欢上了这门艺术。为了追求自己的绘画梦想,张守河辞掉了企业工作,在父母的支持下,外出拜师老老实实地埋头画画。经过老师的指点,在时间的打磨下,张守河的油画技艺不断提升,获得很多同行朋友的赞赏,在日复一日的油画写生、创作中,张守河心里悄然发生着变化。三十载探索,张守河眼中的乡村从来不是刻板的风景符号,而是有温度、有记忆、有生命力的家园。他熟悉高密田野的每一缕晨光,知晓崂山脚下的每一缕炊烟,读懂石榴树下的每一段笑语,珍视山里人家的每一份宁静。此次“守望山河”展览,便是他将这份对乡土的深情浓缩于画布的结晶——色彩里藏着四季流转的乡村韵律,笔触间含着山河不改的守望初心。每幅作品,都是他用艺术语言对“守望山河”大美乡村的生动诠释,亦是他作为本土艺术家,对家园山河最真挚的致敬。

走进北斗教育艺术中心展厅,在张守河的油画世界里,重温乡村的烟火气息,感受山河的磅礴脉动,读懂他对家园最深沉的守望。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呈现,更能唤起每一位观者对乡土的珍视、对山河的热爱!这,便是张守河以艺术践行“守望山河”的深意所在。

本次展览精选优秀油画家张守河的匠心之作,以回家、家乡的港湾、守望山河、大美乡村等系列作品为主题,通过多元化艺术语言,描摹山河盛景、同胞相聚的温情瞬间、盼望回归的赤子情怀,既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也传递两岸同胞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共同期盼。

图为2025年11月9日,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国强在“守望山河”张守河油画作品展开幕式上致辞。

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国强在致辞中说:“守望山河”,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它体现了艺术家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画映归程”,则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传承。它通过艺术的形式,记录下我们共同的记忆,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张守河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潍坊油画艺术发展的鼓舞与鞭策。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展览,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推动潍坊美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图为张守河创作的油画作品《期盼——回家》。

在山东高密北斗教育艺术中心三楼的展厅里,共展出张守河创作的油画作品共60余幅。我看到张守河创作的《期盼——回家》这幅油画作品,碧海无垠,船影如星子散落。近处庭院繁花簇拥,一位老者静坐凝望——远方,台北101大厦刺破云雾,于山峦间勾勒出现代都市的轮廓,那是台湾的标志性印记,更是千万游子魂牵梦萦的故乡剪影。海水滔滔,从未隔断两岸同根的血脉。画中连绵的山峦、相拥的海湾,本就是中华大地的自然肌理;台北101的摩登线条与近处田园的烟火气遥相呼应,恰如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代在华夏版图上的共生。老者的背影,何尝不是无数眷恋故土的同胞缩影?他们守望着海峡,把对团圆的渴望揉进每寸晨光暮色,任岁月在凝视中沉淀成厚重的乡愁。

张守河说:“想把咱中国的民族的元素和西画结合,找他的碰撞点,能不能把这个东西这两种能结合起来,让老百姓觉着能接受,不是纯西画那种接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张守河毅然回到了家乡。家乡的风景,身边的人物,给了张守河创作的灵感。在他的画室里摆满了各种风景油画,官河岸畔的垂柳、小康河边的春意、记忆中的青石老屋……色彩斑斓,层层叠叠,画得都是高密百姓身边的风景和故事。

张守河创作的油画作品《港湾——泊》。

我看到张守河创作的《港湾——泊》这幅油画作品,是他在荣成朝阳刚大桥底的一个渔民码头的场景,五月休渔期的码头,看不到忙碌的人们,只剩下静静停泊的渔船在海边。渔船岁月斑驳的痕迹述说着曾经满载而归的辉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特邀创作员,山东省油画艺术委员会特邀委员,山东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史国强在贺信中,写道:“此次画展的举办,是张守河在艺术追求道路上的一个总结,也是高密油画界的一次盛事。你以画笔为心语,以油彩抒情怀,在这么多年的艺术探索中,始终秉持对美的执着追求与深刻思考,创作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画贵人品,看到你对待每一次写生的时候,踏踏实实,勤奋努力,每一张作品又是那样的诚实。你的那一幅幅凝结着心血画面,不仅展现了你对待绘画的态度以及对美的追求,同时也看到了你的进步越来越大,你这些取得的所有成绩是源于你对油画艺术的无限热爱与不懈坚持,才使你能够用自己的色彩构筑了你的艺术世界。此次个展,不仅集中展示与全面回顾了你的阶段性艺术成绩,而且激发了高密广大油画爱好者的绘画热情,它必将对推动本地油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期待你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继续深耕不辍,创作出更多感动人心的精品力作。”

张守河创作的油画作品《山村正阳》。

我看到张守河创作的《山村正阳》这幅油画作品,是他在荣成王家山的写生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午,寂静的山村除了在家吃饭的人们,剩下的只有在胡同戏耍的狗狗了。休闲的田园生活能够让受众心里回归孩提时的记忆。张守河心有所悟地说:“我就感觉油画的色彩亮丽,能表现出光感来,光的迷离的色斑色彩,再加上油画的可塑性,肌理比较漂亮、纹理。”

写生中国高密分部副主席孙永固在参观张守河先生画展后,心有同感地说:“认识守河兄30余年。这次《守望山河》油画展是守河兄近两年学习成果的汇报,其作品有了大的飞跃和提升。光影交织成诗,色彩诉说热爱,感受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共鸣。希望守河不负众望,砥砺奋进,继续创作出更多好的艺术作品。”

张守河说:“看着咱高密的变化是很大的,这种变化很能打动人心。我想用俺的画笔画高密,推介高密,让更多的人关注家乡的美好盛景和文化底蕴,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去熟知它。”

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寒亭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庆玲在参观张守河先生画展后,动情地说:“观张守河先生画展,心随笔墨舒展,如沐清风。他以笔为桨,以布为舟,在画卷间铺展祖国大好山河——峰峦叠翠处藏着天地辽阔,溪水流淌间映出岁月悠长,每一笔都饱含对自然本真之美的敬畏与深情。而这山水之外,更见人生风骨。那些浓淡相宜的笔触里,藏着他对生活的热忱、对理想的坚守,将岁月沉淀的从容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笔一画晕染成诗。走出展厅,满心皆是澄澈与力量,仿佛也被这笔墨间的热爱所感染,对生活多了几分温柔的期待。”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安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刚在参观张守河先生画展后,颇有感慨地说:“这次参加守河老师的油画展,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看到他的画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我相信,每一个走进这个展厅的人,都会被守河老师的作品所打动,引起共鸣。都会在他的油画艺术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和启发。守河老师是一个勤奋的人。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就画了这么多画,而且每幅画都下了很大功夫。从选地取景到构图设计,从明暗对比到冷暖变化,再从绘画语言到情感意境,都倾注了守河老师大量的心血!呈现给我们的不止是一幅幅精彩的作品,更是深深地感动!”

张守河心存感激地说:“今天的展览对我来说不是“成果展”,更像是一场“交底”。把我这些年积攒下的心事,看到的风景,琢磨的困惑,都摊开给大家看。如果大家能在某幅画前多站一会儿,哪怕只是觉得‘这片颜色真好看’,或者‘好像有点像我经历的某个瞬间’,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非常感谢走进这场展览的所有观众。”

图为2025年11月9日,右(1)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柳清泉;右(2)为高密市写作学会名誉会长邵纯生;右(3)为高密五中校长张家富。他们在张守河油画作品前合影。

我知道邻村好友张守河是一个知性纯朴的人。他用自己纯净的内心驱动朴素的画笔,表现着平凡的生活。高密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是河渠沟田旧屋老树却是他画作中最常见、最朴实、最深情的图景。他用笔安静平和,没有华丽的炫技,也没有特意的修饰。色彩明丽,淡雅纯粹清新,还带了一些柯罗的忧郁。由此表现出张守河对家乡的无限深情与热爱!

祝愿张守河穿越时光去追逐梦想,匠心抵达辽阔大地,艺术之路常青!

作者简介

赵廷河,1965年2月生,山东高密人,现为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见《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农村金融》《新世纪文学选刊》《时代报告》《三角洲》《长江文学》等报刊,入选30多种选本。《天寒又见梅花开》《黎明静心听鸟语》《一株棕榈》《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等散文被选为中学语文考题或限时集训专题。出版散文集《梅岭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