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不许中国改变现状?日本渲染六代战斗机,外媒:日英意联合研制

先说观点:日本不是搞六代机,是在搞“战后空军话语权重建”;联合英国和意大利不是技术互补,是为了找背书。但问题在于,这一套

先说观点:日本不是搞六代机,是在搞“战后空军话语权重建”;联合英国和意大利不是技术互补,是为了找背书。但问题在于,这一套话术再熟练、模型再精致、计划再全球化,终究绕不过一个根本短板——它不是走在趋势前,而是追着别人喘气。

换句话说,中国六代机已经开打“体系空战”了,日本才刚在推“计划演进”,这不是差一代,是落一轮。它不是起飞慢,是连滑行道都没找对。

GCAP是联合研发没错,但本质上还是“日版暴风雨”的复刻升级

先从“六代机”这个名字说起。日本这次在东京“防务与安全设备国际博览会”上高调展示的所谓F-3,其实就是GCAP项目的一环,全称“全球作战航空计划”(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me)。

听起来很像美军的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对吧?但本质不是美国带日本玩,而是英国牵头,拉着日本和意大利拼一个“替代台风”的多用途平台——骨子里,是英国BAE的“暴风雨”(Tempest)项目换了张牌桌。

从最早开始,这事就不是“六代机标准推动”,而是“谁能抢下欧洲战机更新市场”的预算竞争。只是英国自己造不起,日本一脚踩进来,马上被请进正座。

这对日本来说,是一场“补位而非领先”的动作:F-2A/B已经年老力衰,F-35A是买的,F-3本来就是个“补上研制环节”的接口,现在被整合进GCAP,才算有了“自研六代”的说法。

可问题是,F-3这个名字一出,就说明它不是“为未来而来”,而是“为了替代而生”。它是为填坑,不是为开局。

日本喊“不许中国改变现状”,可自己的飞机还停在五代的尾巴上

这场展会上,日本不光展示了六代机模型,还顺带炒作了一把“印太安全观”,把钓鱼岛、台湾、东海、甚至南海全兜进一个“防御框架”里。表面上说是联防,骨子里是替美围堵。

“不能让中国改变现状”这句话,日本政客近年提了无数次。可什么是现状?在日本人眼里,现状是美国主导的秩序不动,中日力量对比不变,技术层级永远美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不能翻身。

可现实是,中国的“现状”早变了:

而反观GCAP项目:

你这一边刚说“不许改变”,另一边手里的飞机却是“跟不上变化”。

所以,日本嘴上喊得凶,其实心里也清楚:军事上只能靠买,科技上只能靠合,话语权只能靠吼。

日本为啥选英国和意大利?因为美国没空搭理它

这个组合是无奈的产物。

过去几十年,日本造战机几乎都要沾美国的光。F-1、F-2都是“美式混血”,技术转让、整机套件、雷达系统……统统要美方批准。

但这次美国干脆没把它纳入NGAD体系,而是明确告诉日本:F-35买够用就行,别指望加入下一代。

于是日本转头找到了英国。表面看是“联合研发”,但更像是“互相救急”:

三个国家凑在一起,技术分工不说高度互补吧,至少也算勉强上桌。但你要说他们真能做出一款超越F-35的东西,现在看,光计划书都还在版本5.3阶段。

别忘了,中国这边“南六”“北六”早就分别试飞了,还是两条技术路径同步推进。

你再看GCAP,计划在2035年试飞首架原型机,2040年开始交付作战型号。这个时间点比美国NGAD还晚。

谁在改变现状,已经很清楚了。

技术不是图纸堆出来的,是飞出来的;联合不是人多就灵,是体系要真磨得动

现在日本公布的GCAP模型图,还是一副偏保守的传统气动设计:双发动机、双垂尾、略带内倾,但看不出多少“新一代思维”。

和中国六代机歼-36的设计差异一眼可见:

而GCAP呢?目前还停留在“有人+有人机”组合构想上,连对无人系统接口设计都没明确公布,更别提什么“空中节点指挥”或“雷达阵列融合”。

用句直白的话说:这架飞机更像是为了“挽留现有技术体系”而造的,而不是打算跳出原有格斗思维。

它是精致的,但不敢颠覆。

中国视角下的判断是:看懂日本的飞机,要看它背后的战略动机,而不是舱门技术

中国不怕日本搞六代机,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日本借着“先进战机”这个议题,在构建怎样的新军事态势。

这次东京的展会上,日本不只是展战机,还谈到了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印度的“联合训练机制”;谈到了对台海问题的“高度关注”;谈到了“印太安全框架内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

你看,它在用军工项目做掩护,推动的是一整套“地区军事联动结构”。

所以,中国要做的不是盯着它飞机造得好不好,而是判断:这种新组合,是否有实质破坏地区战略平衡的意图。

如果有,我们就该提前在政治层、技术层、战略部署层给出应对。

如果没有,那就静观其变。

因为日本和英国造飞机,靠的不是创新驱动,而是预算托举;靠的不是突破边界,而是抱团防跌。

这种技术思维,中国已经不玩了。

写在最后:日本不是不想追上来,只是现在,中国已经不在原地等它了

日本F-3也好,GCAP也罢,其实对中国来说都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提醒”。

提醒我们不要懈怠,因为有人正在用“合资研发”的方式追赶;

提醒我们不要嘲笑,因为航空工业不是拼嘴,是靠一代代机型实打实地飞出来;

但也提醒我们不必畏惧——因为我们早已在新的战场开局。

等GCAP试飞那一天,中国的六代体系,可能已经从空中打到太空,从隐身变成智能,从独飞变成蜂群协同。

这不是“谁起步晚”,这是“谁定义了下一局”。

日本在试图证明它还在这场牌局里,但很可能,它赌上的F-3,还没出牌,就被整副新规则洗出场了。

评论列表

天使
天使 2
2025-06-02 10:32
用氢弹炸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