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近期报道,在2025年7月末的瑞士莱布施塔特核电站。名为“CONUS+”的一个国际合作实验小组,将仅有2.83公斤重的高纯锗探测器,安装在距离反应堆堆心仅20.7米地方。那里是中微子有超过10万亿个反中微子穿过指甲盖大小的面积,经过长达119天的艰苦测量和数据分析,在剔除了所有已知的背景噪音后数据显示,明确观测到了一个净增信号,即(395 ± 106) 个事件!这一结果与标准模型理论预测的 (347 ± 59) 个事件高度吻合,其统计显著性高达3.7σ。这是人类首次在核反应堆旁,以主动“全相干”的行为方式去观测这一现象!
未来的现实应用?这项技术激动人心关键,就在科学家们可以基于此开发出小型可移动的中微子探测器。也就是未来中微子观察小型化的有了真正突破!仔细想想,当“无孔不入”的中微子向外辐射信号时,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螺旋状放射性线特征。当发现“宇宙浩瀚无垠”,地球自转,同时又围着太阳系转……,很容易就思考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发生任何“事件”不可能有什么准确四维时空(三维加时间)的坐标轴!找不到过去很长时间发现事件时的时空位置?
也就是说,地球发生的“事件”并没有什么三维'“过去时态”准确“定位坐标轴”?也就是我们不可能准确的长期穿越回过去时间地点!这本身就是解决“穿越”的时空问题中最大困惑!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问题,也就只有能穿透几乎一切物质形态的物理学形态才行做到“突破时空”局限性。虽然理论上穿透物质形态有两种,一个是引力波,一个是中微子。虽然都行,但考虑到引力波需要超过太阳系距离才能产生信号源的难度,最后会发现也只有“中微子”,才是未来人类科技还算可以控制利用“穿越”发送会过去时空信息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