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日思夜想全泡汤,中方再传喜讯,一举夺得头筹。美国最在意之处,中方已经布好关键据点,关键“大礼”捏在手中。

冰岛
日前,中方高层与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会面,重点讨论了双方未来的合作领域。中方强调,要在经贸、地热、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推进合作。双方签订了最新的联合声明,其中指出,根据双方的一致看法,未来两国将会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合作,不仅政府之间要常来往,行业间也要持续推进合作。
此外,双方还特别强调了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包括会议、访问以及其他形式。显然,中冰双方已经为合作构建出了具体框架和方式,这份宣言绝不是轻飘飘的“客套话”。要知道,冰岛位置特殊,在北极圈的边缘,对北极地区有着重大的战略影响。而美国近年来始终将目光死死盯着北极地区。

美潜艇现身冰岛
冰岛处于连接北大西洋与北冰洋的狭窄水道,是俄罗斯北方舰队前出大西洋的必经之路。俄罗斯战略核潜艇若要突破北约反潜封锁线进入全球公海,就必须穿越这一天然瓶颈。今年7月份,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就曾停靠冰岛港口,正是为了在这一战略要冲建立前沿存在,形成对该地区水下力量的常态化监控。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冰岛是构建北极立体防御体系的理想支点。其远离大陆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部署预警雷达、卫星接收站等战略设施的绝佳场所。美国早在2019年就将冰岛纳入北约反导体系,如今更进一步将攻击型核潜艇轮驻机制常态化,配合卫星星座与无人机群,意图编织一张覆盖北极全域的监视网。这种"水下+空中+太空"的多维感知体系,将极大提升美国战略核力量的威慑效能。

特朗普
要知道,中俄如今在北极地区的正常行动,在美国眼中都成了“危险信号”。美方的谋划中方很清楚,一方面,美国极力渲染"中俄威胁论",炒作所谓"中国试图控制北极资源";另一方面,却又无力填补自己留下的战略空白。这种"既想主导又无力作为"的困境,在冰岛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美国不断炮制"中俄分裂论",实质是对自身影响力衰退的掩饰。如今,中国和冰岛进行合作,为中国在北极的发展多了份保障。中冰合作为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北欧段建设奠定了基础。北极航道一旦完全开通,将大幅缩短中国与欧洲的航运距离。冰岛作为潜在的航运枢纽,其中转港价值不可小觑。

北极地区
两国在极地基建领域的持续对话,为未来合作保留了广阔空间。与此同时,中冰在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上的合作,也为北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可以说,中国这步棋,直接下在了美国最在意之处。
但是,中方之所以将这份“大礼”握在手中,并非是想要挑起地缘政治博弈,而是为自身发展保驾护航。中方不会被美方的“欲加之罪”影响,未来会继续与相关国家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