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吃素显老”是真的吗?科学素食的几个秘诀,照着吃不踩雷!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素食成为许多人追求健康的选择。但“吃素显老”“素食导致营养不良”等说法也频繁出现,让不少人对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素食成为许多人追求健康的选择。但“吃素显老”“素食导致营养不良”等说法也频繁出现,让不少人对素食望而却步。到底吃素与衰老是什么关系?

图源:CMT

吃素真的会加速衰老吗?

关于素食与衰老的关联,科研结论清晰指向一个核心:素食的质量决定衰老轨迹,而非素食本身。

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素食都能延缓衰老。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显示,遵循健康植物性饮食(富含全谷物、新鲜蔬果、豆类)的人,衰老速度显著减慢,进入中度或高度加速衰老轨迹的风险分别降低25%和37%;但如果长期摄入精制谷物、腌制蔬菜、添加糖等不健康植物性食物,反而会使加速衰老的风险增加70%以上。

而针对中国老年人的研究更提醒我们,盲目素食可能适得其反。60岁以上人群若严格坚持纯素,缺乏动物来源的优质蛋白、维生素B12、钙等营养素,会增加慢性疾病、认知障碍和身体功能衰退的风险,反而降低健康老龄化的概率。相比之下,适度包含动物制品(如鸡蛋、鱼类、低脂奶)的饮食模式,更适合老年人维持肌肉量和身体机能。

此外,素食对衰老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年轻人和中年人通过合理搭配,能更好地从素食中获益;但65岁以上人群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对蛋白质和营养素的需求更高,过度限制动物制品可能导致肌肉流失、骨密度下降,反而加速衰老。

综上,“吃素显老”的说法并非绝对,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健康的素食结构,以及是否根据自身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

吃素的四大核心健康好处

延缓认知衰退,保护大脑神经功能

多项研究证实,以植物为主的饮食模式能通过神经保护机制延缓年龄相关认知衰退(ARCD)。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显示,富含多酚的植物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葡萄、蓝莓、坚果)可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尤其是额叶执行功能(如注意力、记忆编码与提取)。例如,每日摄入高黄酮酮橙汁(305mg黄酮酮)8周,健康老年人的整体认知评分(基于执行功能与情景记忆测试的平均z评分)显著提升(P<0.05);食用核桃、杏仁等坚果的人群,verbal记忆复合评分与整体认知评分均优于低频摄入者,认知水平差异相当于年轻2-5岁。

同时,地中海饮食、MIND饮食等植物中心化饮食模式(包含全谷物、豆类、蔬果),在队列研究中表现出对认知的长期保护作用:对中国、日本等亚洲老年人群的追踪发现,坚持“蔬果-豆类-全谷物”饮食模式者,逻辑记忆衰退风险降低29%,整体认知评估得分(如MoCA-J量表)显著更高,且大脑关键区域(顶叶、枕叶)的血流灌注与代谢稳定性提升,减少了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脑区的退化。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Nutrients杂志发表一项3年纵向研究(PREVIEW干预试验)数据表明,科学的植物性饮食可通过多重机制保护心血管健康。

体重管理:植物性饮食指数(PDI)与体重反弹呈负相关,高PDI人群每年体重反弹减少0.24kg(P=0.048),且坚果摄入(每日5g增量)可进一步降低脂肪量回升(每年减少0.08kg,P=0.022)。

血脂调节:水果(每日50g增量)与蔬菜(每日100g增量)分别使总胆固醇每年降低0.01mmol/L(P=0.020)、甘油三酯每年降低0.02mmol/L(P=0.023),且坚果摄入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年减少0.01mmol/L(P=0.013),该效应独立于体重变化。

血压控制:蔬菜摄入(每日100g增量)与舒张压每年降低0.26mmHg相关(P=0.044),蔬果联合摄入(每日150g增量)可使舒张压进一步降低0.41mmHg(P=0.001),同时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善血管弹性。

改善皮肤健康,缓解炎症性皮肤病

Nutrients的一项综述表明,植物性饮食和植物性功能性食品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组对皮肤健康产生有益影响,改善皮肤状态。

炎症性皮肤病缓解:对银屑病患者的干预显示,严格素食(无动物制品、高蔬果摄入)可使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降低48%,且血清炎症因子(如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特应性皮炎(AD)患者采用素食饮食2个月后,SCORAD指数从49.9降至27.4(P=0.00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50%(从423降至213,P=0.01),皮肤屏障功能显著修复。

抗光老化与皮肤修复:植物性功能食物(如芒果、杏仁、牛油果)的摄入可延缓皮肤老化,每日食用0.5杯冷冻芒果16周,老年人面部皱纹深度与紫外线(UVB)诱导的光损伤显著减少;杏仁摄入(每日340kcal当量)可降低面部色素沉着强度,同时减少胶原蛋白降解(P<0.05);牛油果摄入(每日1个)则使前额与眼周皮肤弹性提升,皮肤紧致度显著改善(P<0.05)。

抑制慢性炎症,延缓 “炎性衰老”

进程Ageing Research Reviews的一项综述指出,植物性饮食是调控炎性衰老的关键手段。

炎症因子抑制:地中海饮食(高植物食物、低动物脂肪)可使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降低25%~30%,且膳食纤维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如丁酸盐)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少IL-6、IL-1β等促炎因子释放。

肠道菌群调节:植物性饮食可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双歧杆菌、Akkermansia等有益菌丰度。例如,每日摄入全谷物、豆类可使双歧杆菌数量增加20%,减少促炎菌(如Prevotellacopri)定植,进而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入血引发的系统性炎症。

氧化应激缓解:植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C(蔬果来源)、维生素E(坚果来源)可提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8-OHdG(DNA氧化损伤标志物)水平,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衰老损伤。

如何正确吃素?

想要通过素食抗衰、不踩雷,关键在于“选对食物、补够营养、科学搭配”,以下是可直接落地的实操秘诀:

优先选择健康植物性食物

素食的核心是“吃对植物”,而非单纯“不吃肉”。推荐多吃全谷物、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豆类及豆制品、坚果和种子。这些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素食抗衰的核心食材。尽量少吃精制谷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甜品、腌制蔬菜和油炸食品,这些食物营养价值低,高糖高盐高油,反而会加剧炎症和衰老。

合理搭配,补齐素食易缺营养素

素食者容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12、铁、钙、Omega-3脂肪酸等营养素,需通过科学搭配补足。

蛋白质:植物蛋白需互补才能达到动物蛋白的效果,例如“米饭+豆类”“玉米+大豆”“全麦面包+花生酱”,确保每餐有足量豆制品(如100克豆腐+50克鹰嘴豆),满足身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制品中,素食者可通过鸡蛋、低脂奶(乳素食者),或强化B12的植物奶、营养酵母补充;纯素食者建议定期服用补剂。

铁和钙:铁优先选植物性铁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木耳、红豆),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青椒)促进吸收;钙可通过豆腐(石膏点制)、芝麻酱、深绿色蔬菜补充,必要时选择钙补剂。

Omega-3脂肪酸:多吃亚麻籽、奇亚籽、核桃,或选择藻油补剂,替代动物来源的DHA和EPA,保护心血管和大脑。

根据年龄调整饮食,不盲目跟风

年轻人(18-45岁):可尝试纯素或乳蛋素,重点保证蛋白质和营养素搭配,比如每天1个鸡蛋、30克坚果、500克蔬菜,满足生长和代谢需求。

中年人(46-65岁):建议选择“半素食”,适度摄入鱼类、鸡蛋和低脂奶,减少肌肉流失,同时控制总热量,避免肥胖。

老年人(65岁以上):不建议严格纯素,优先选择“弹性素食”,每周吃2~3次鱼类、1~2次瘦肉,每天1个鸡蛋和300毫升低脂奶,保证蛋白质和钙的摄入,维持肌肉量和骨密度。

控制烹饪方式,守住“低油低盐”原则

素食的健康优势很容易被不当烹饪破坏。

推荐方式:蒸、煮、快炒、凉拌,减少油炸和红烧,避免吸入过多油脂。

用油选择:优先选择橄榄油、茶籽油等植物油,每天用量控制在25~30克(约2-3小勺)。

少盐少糖:每天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用咸菜、酱料调味;添加糖每天不超过25克,少喝甜饮料、少吃甜点。

▌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及时调整

长期素食者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

血常规:检查是否缺铁性贫血(素食者常见问题)。

维生素B12和D:通过血液检测判断是否缺乏,必要时补充补剂。

骨密度和肌肉量:尤其是老年人,及时发现骨流失或肌肉减少的问题,调整饮食或增加运动。

结语

吃素本身不会让人显老,相反,科学搭配的健康素食是延缓衰老、提升健康质量的优质选择。关键在于避开“只吃主食、排斥所有动物制品”的误区,聚焦“健康植物性食物+合理营养素补充+适配年龄的结构”。遵循以上秘诀,既能享受素食带来的健康益处,又能避免营养失衡,真正实现“越吃越年轻、越吃越健康”。

参考文献

[1]JIGEER G, WANG K, LV Y,et al. Vegetarian diet and healthy aging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a prospective study[J]. NPJ Aging, 2025;11(1):25. DOI: 10.1038/s41514-025-00213-4.

[2]NORMAN K, KLAUS S. Veganism, aging and longevity: new insight into old concepts[J].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20;23(2):145-150. DOI: 10.1097/MCO.0000000000000625.

[3]HAN B, PARK C, LEE Y. Quality of plant-based diets and healthy aging: A community-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Clin Nutr, 2025;52:124-133. DOI: 10.1016/j.clnu.2025.07.020.[4]RAJARAM S, JONES J, LEE GJ.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plant foods, and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J]. Adv Nutr, 2019;10(Suppl_4):S422-S436. DOI: 10.1093/advances/nmz081.

[5]FLORES-BALDERAS X, PEÑA-PEÑA M, RADA KM,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plant-based diets on skin health and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J]. Nutrients, 2023;15(13):2842. DOI: 10.3390/nu15132842.

[6]ZHU R, FOGELHOLM M, POPPITT SD, et al. Adherence to a Plant-Based Diet and Consumption of Specific Plant Foods-Associations with 3-Year Weight-Loss Maintenance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PREVIEW Intervention Study[J]. Nutrients, 2021;13(11):3916. DOI: 10.3390/nu13113916.

[7]TESSIER AJ, WANG F, KORAT AA, et al. Optimal dietary patterns for healthy agingp[J]. Nat Med, 2025;31(5):1644-1652. DOI: 10.1038/s41591-025-03570-5.

[8]WANG S, LI W, LI S,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 and biological aging trajectory in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J]. BMC Med, 2023 ; 21(1):310. DOI: 10.1186/s12916-023-02974-9.

[9]DI GIOSIA P, STAMERRA CA, GIORGINI P, et al.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inflammaging[J]. Ageing Res Rev, 2022;77:101596. DOI: 10.1016/j.arr.2022.101596.

来源:医学论坛网

编辑:薄荷

审核:梨九

排版:蓝桉

封面图源:C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