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今晨,一口气读完贾飞的《中国式青春・就业时代》,脑海中反复盘旋的,仍是那句沉甸甸的感叹:理想纵有千般美好,终究难敌现实的骨感。当理想在现实面前折戟沉沙,人究竟会走向何方?
这部长篇小说,在我眼中堪称现实的镜像,字里行间皆是烟火气与挣扎感,读来只觉心潮翻涌,久久难平。书中聚焦一群从农村走出的年轻人,他们没背景可倚,没财富傍身,凭着一股闯劲扎进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起落浮沉,有人攀上高峰,也有人坠入谷底。
丁伟算是幸运的成功者。高中未毕业便闯荡江湖,怀揣着签约歌手的梦,一次次叩击酒吧的大门,又一次次被拒之门外。好在命运在关上一扇门时,为他留了扇窗—— 应聘失利的路上,他遇见了同乡姑娘李小雪,后来成了他的妻子。这份相遇,或许是对他执着最温柔的回馈。丁伟尝过的酸甜苦辣,大抵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骨子里的大胆与超强的抗挫力,成了破局的关键。最终,他通过进修圆梦签约,与妻子也重归于好,给了理想一个体面的交代。
北山的故事带着几分传奇。他本是钢铁厂的工人,心中却燃着画家的梦。几次递交调岗申请,都因不懂“打点” 而石沉大海。后来他索性辞职奔赴北京,凭着一股孤勇闯荡,终成知名画家,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与身心自由,甚至有底气直接回绝市长、省长的邀约。小说虽未细述他成功的轨迹,但不难想见,那背后必是数不清的汗水与恰到好处的机遇,才让他从尘埃里走出,名震一方。
贾小刀的成功,则藏着几分“塞翁失马” 的意味。他在报社当记者时,才华与勤勉皆备,写出的报道总能引发轰动。可就因一篇揭露煤老板 —— 一位重量级领导亲表弟的报道,单位领导为自保,将他推出去当了替罪羊,停职六个月。那段日子,他愁房租无着,更怕女友因此离去,只觉天都塌了。万幸的是,他遇见了青草 —— 那个不一样的姑娘,是她的开导让他走出阴霾,重拾最初的理想:写小说。一年后,他的小说大获成功,人生豁然开朗。
作家加成,亦是坚守理想的成功者。
而失败者的故事,更显现实的残酷。
张川川的遭遇最令人唏嘘。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屡屡碰壁,家人凑了几万块钱打点局长,才把他送进报社。起初他还算受照顾,可领导一换,加上自身能力平平,最终还是落得下岗的结局,女友也随之离去。这个英俊勤勉、无不良嗜好的青年,为了保住工作、挽救爱情,早已放弃了理想,可内向的他终究没能敌过现实的洪流,最终含泪离开大城市,退回了老家。他的事业与爱情,都在现实的碾压下悄然消亡。
刘成的“成功” 更像一场悲剧。他最终成了房地产商,坐拥亿万家产,却早已将画家的理想抛诸脑后,整日周旋于酒桌应酬。即便到了见酒就吐的地步,他仍身不由己,最终在一场应酬中因心脏病突发离世。财富堆砌的光环下,是理想的荒芜与生命的透支。
小说通篇都在写理想与现实的交锋,那些底层年轻人在命运泥沼中不屈的挣扎,尤其令人动容。而书中最耀眼的角色,当属青草。这个美丽的姑娘,因收藏了贾小刀的一首诗与他相识、相恋。她身上的眼界与胸怀,远超常人,想来并非出自底层。当贾小刀因替罪羊事件被停职,陷入困顿之时,是青草的话如暖流般化解了他的焦虑:“你进报社本就没付出什么,不像张川川还花了几万块,如今离开也不算亏。这几年你拿了工资,已是收获。从前你总忙着采访写稿,没功夫写长篇小说,现在有了大把时间,正好去圆你的梦,这难道不是绝佳的机会?”
贾小刀虽感动,仍愁房租。青草却坦然道:“我现在有工资,有我呢。” 在他最落魄时,她没有半分嫌弃,反而雪中送炭,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奔赴理想。后来小刀的成功,固然有才华的支撑,但青草的智慧与陪伴,无疑是最关键的推力 —— 没有她,或许就没有贾小刀的破茧成蝶。
青草是个不慕浮华的姑娘。当贾小刀说起合租室友张川川已买房时,她淡淡劝道:“张川川是啃老,大学毕业还吸父母的血。我们慢慢来,一起努力,想要的总会有的。” 在这个人人焦虑的时代,青草的从容不迫,需要何等的智慧与胸怀?这或许是作者赋予她的理想色彩,却也正是这份通透,让出身底层的贾小刀得以才华尽显。
小说毫不避讳地揭露了当下盛行的“钱规则” 与 “潜规则”,却也清晰地告诉我们:靠潜规则上位者,或许能得一时风光,却往往要以放弃理想为代价,内心难有真正的安宁;靠钱规则铺路者,一旦关系生变,命运便可能急转直下,结局往往更显悲凉。
因此,《中国式青春・就业时代》真正想传递的,是“为理想而活” 的信念 —— 不依附于旁门左道,活出本真的自己,才有可能触摸到真正的幸福。这份启示,对于当下的中国,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人说它可与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媲美,在我看来,它或许更胜一筹—— 因为它扎根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写的是我们身边的故事,那份共鸣与震撼,来得格外真切。
朋友,当理想掉在现实的洪流中挣扎时,你会怎么做?
来源:公众号 葱绿的菜园 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