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环节,在线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的精准运行,依赖于常规传感器对水体理化参数的捕捉。目前,水质监测仪中常用的常规传感器共九种,分别为溶解氧、pH、电导率、盐度、浊度、余氯、ORP(氧化还原电位)、COD(化学需氧量)及氨氮传感器,各类传感器针对特定参数设计,共同构成水质综合监测体系。
溶解氧传感器
溶解氧反映水体自净能力,主流产品采用荧光法原理,无需消耗水体氧气。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指出,使用时需保持传感器在水中,避免膜头暴露空气;测量与校准时要防气泡、刮伤及阳光暴晒,实验室膜头距水底≥10 公分,野外≥30 公分。每两个月维护一次,检查膜头划痕,污垢用清水或加洗涤液的软布擦拭。
pH 传感器
pH 值体现水体酸碱性,传感器核心是敏感玻璃球泡。水质分析工程师强调,操作中需防玻璃球泡破损;校准时用接近目标溶液的缓冲液,测量前甩去气泡并搅动后静置。使用前后用去离子水清洗,长期不用需存于 3mol/L KCL 溶液,响应慢时可浸盐酸与 KCL 溶液恢复。每两个月维护一次。
电导率传感器
电导率反映水体离子含量,分接触式与电感式。业内技术人员介绍,接触式电极使用前浸自来水 1 小时,校准时探头距容器壁、底≥2 厘米;电感式基本免维护。每两个月维护一次,接触式电极用软毛刷清附着物,污垢用自来水或洗涤液处理,误差时需标定。
盐度传感器
盐度传感器用于海水、咸淡水场景,校准与测试条件同电导率传感器。海洋环境监测人员表示,其基本免维护,轻度污染不影响工作,清洗用软毛刷,较难清污垢可加大力度。每两个月维护一次,检查线缆,误差时标定。
浊度传感器
浊度体现水体悬浮颗粒物含量,属光学设备。环境监测工程师指出,使用时需摘保护套,校前摇匀标准液,探头距容器壁、底≥100 毫米,避荧光容器。因窗口易污染,每月维护一次,用无绒布擦窗口,污垢用自来水或洗涤液处理,误差时标定。
余氯传感器
余氯保障饮用水安全与污水达标,需高灵敏度。水处理技术人员强调,每月需维护校准,污垢用自来水或稀盐酸处理,重点查 PVC 膜,破损需更换,沉积物用蒸馏水冲。使用中防线缆绷紧。
ORP 传感器
ORP 反映水体氧化还原能力,用于污水处理等场景。水质监测研究人员表示,校准时用接近目标溶液的缓冲液,长期不用存于 3mol/L 氯化钾溶液,响应慢时可浸盐酸与 KCL 溶液恢复。每两个月维护一次,铂金表面污染可用牙膏打磨,误差时标定。
COD 传感器
COD 反映有机物污染负荷,测量范围 0-100mg/L,精度 ±5% FS。水处理工程技术人员指出,使用时需防颗粒物附着感应区,校准时遵循两点校准原则。每两个月维护一次,污垢用清水或软布擦,查线缆防断裂,误差时标定。
氨氮传感器
氨氮反映水体富营养化,测量范围 0-100mg/L,精度 ±10% 或 ±2mg/L。环境监测科研人员表示,使用时探头距容器壁、底≥2 厘米,长期用后需清生物膜。每两个月维护一次,污垢用自来水或洗涤液处理,误差时标定,防端子进水。
九种传感器均需遵循基础规范:未防水端子不浸水中,线缆不绷紧,定期查外观与线缆。规范操作维护是保障数据准确的关键,为水环境评估与治理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