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宣布设立多所"小初高"12年一贯制学校和"初高"6年一贯制学校,首批8所试点学校将实行摇号入学,承诺不掐尖招生。这一改革举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成都的教育改革方案,贯通式学校将免除小升初考试和中考,旨在通过连续的培养模式减轻学生考试压力。这一改革源于2021年教育部启动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在12个试点城市展开探索。

从表面看,取消两场重要考试似乎确实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细究之下,教育焦虑的根源并非仅在于考试本身。尽管初中阶段不再有中考,但学生最终仍要面对高考。对很多家长而言,只要高考这座"独木桥"依然存在,焦虑就不可能完全消除。
更深层次的教育焦虑,实则来自于初中毕业后的普职分流。在一些地区,强制性的五五分流让不少家长感到忧虑。贯通式教育虽然推迟了分流时间,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分流问题。如果职业教育质量不能得到实质性提升,家长对职业学校的顾虑仍将存在。

在实施层面,贯通式教育也面临挑战。虽然试点学校承诺摇号入学、不准选拔生源,但如何确保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仍需观察。如果贯通式学校演变为新的"掐尖"渠道,反而可能加剧教育不公。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试点学校中仅有1所是公办学校。若未来推广贯通式教育,公办教育的占比和质量将直接影响该政策的普惠性。如果优质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少数学校,那么教育改革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更值得关注。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主要是对职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缺乏信心。与其在学制上做文章,不如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教育改革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取消考试固然能暂时缓解焦虑,但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育生态,优化教育结构,任何形式上的改革都可能沦为"朝三暮四"的数字游戏。

贯通式教育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无论是选择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应该成为学生自主、理性的选择,而非被迫接受的结果。缓解教育焦虑的关键在于提升教育质量,拓宽成才通道。只有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发展,家长和学生才能从根源上摆脱焦虑,教育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