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京东物流运输损毁医美仪器维权僵局:保价承诺成空,消费者怒斥“店大欺客”

2025年11月22日,一起持续十一个月的物流纠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白女士爆料披露,其通过京东物流运输的两台总价值

2025年11月22日,一起持续十一个月的物流纠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白女士爆料披露,其通过京东物流运输的两台总价值近50万元的进口医美仪器,因暴力装卸导致严重损毁,但京东物流仅愿赔偿2000元,远低于其主张的合理损失,且长期拖延处理,甚至涉嫌电话骚扰,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事件回顾:高价值仪器运输损毁,保价承诺成“空头支票” 2025年1月9日,白女士通过京东物流从新疆向北京客户寄送两台用于医疗美容租赁业务的高精密仪器。为确保安全,她亲自飞新疆,监督包装过程并拍摄完整照片,明确标注“贵重物品”。然而,1月17日收货方开箱时发现,仪器外壳松动、开关按钮塌陷、内部主要配件损坏,拇指粗的螺丝断裂,部分损伤不可逆。经专业检测,设备需返厂上海维修,配件依赖韩国进口,维修周期长、成本高昂。 白女士透露,她为仪器购买了京东物流的保价服务,保价金额为120元。根据京东物流公示的保价规则,高价值物品保价后,若发生损毁,应按保价金额与实际损失的比例赔偿,常规理赔范围为2万至4万元。然而,京东物流初期对申诉置之不理,后仅提出赔偿2000元,连设备返厂维修的运费和配件费用都无法覆盖,更遑论白女士主张的25.4万元损失(含设备维修费2万元、停用期间每日4000元营收损失及运费)。

维权僵局:十一个月拉锯,消费者怒斥“店大欺客” 面对京东物流的拖延和低额赔偿,白女士自2025年1月起开启维权之路。她多次联系京东客服,提供完整包装照片、开箱视频及维修清单等证据,但京东物流始终以“保价金额过低”“未全额保价”为由拒绝合理赔偿。3月15日,白女士拨打12315投诉未果后,转而通过12345市民热线维权,但截至2025年11月,京东物流仍未给出令其满意的解决方案。 更令白女士愤慨的是,京东物流在明知其拒绝2000元赔偿的情况下,仍多次致电重复“赔偿方案”,甚至在她明确警告“若坚持此方案将起诉骚扰”后,仍未停止电话沟通。白女士直言:“京东保险费形同虚设,正常赔付遥遥无期,这是典型的店大欺客!”

法律视角:保价条款是否有效?京东或难逃责任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指出,根据《民法典》第832条,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赔偿责任,除非能证明损失由不可抗力或托运人过错导致。白女士已提供货物完好交付的凭证(如签收前验货视频),京东物流若无法证明暴力装卸行为与损毁无关,则需承担全额赔偿责任。 此外,保价条款若未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注意(如加粗、弹窗确认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格式条款。行业专家分析,物流企业普遍存在“高保价低赔偿”潜规则,消费者维权常因举证困难陷入僵局。白女士的案例中,京东物流既未履行保价告知义务,又未提供与保价金额匹配的赔偿,涉嫌欺诈消费者。消费者呼吁:加强监管,推动行业规范 白女士表示,已委托律师准备起诉材料,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推动行业改进。她呼吁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要求京东物流公开保价计算规则,并提醒消费者寄送贵重物品时全程录像、购买足额保险,保留完整证据链。 截至发稿,京东物流尚未公开回应此事。业内人士指出,若企业以“店大欺客”思维应对纠纷,不仅会损毁品牌信誉,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监管部门需完善保价制度,建立更公平的争议解决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